五月的博罗,山水含情,文旅正酣。“五一”假期,博罗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与创新多元的60余项文旅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山水之间、古村之内、文艺空间中体验沉浸式文旅魅力。
从红色场馆的历史回望到田园乡村的农耕实践,从工业遗址的艺术重构到萌宠科技的趣味融合,博罗以“全场景、全龄段”的文旅供给,勾勒出假日经济的火热图景。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1日至5日,全县共接待游客49.14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2.51亿元。
01.文化场馆沉浸体验:历史与传统的“活态课堂”
“五一”假期,罗浮山景区的文化场馆成为游客“解码”博罗的重要窗口,东江纵队纪念馆、葛洪博物馆等场馆迎来客流高峰,“逛馆热”成为文旅新潮流。
▲“五一”假期,全新升级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为“红色打卡地标”,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全新升级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以“沉浸式红色课堂”备受青睐。该展馆运用全息投影、场景复原等技术,重现东江纵队抗战历程。“点击屏幕就能了解历史细节,孩子看得很入神。”来自东莞的游客陈女士带着孩子在互动展区驻足,馆内“可触摸的历史现场”让革命故事直抵人心。
▲葛洪博物馆采用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展陈相结合的形式,打造沉浸式穿越之旅。
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是葛洪博物馆的中医药文化魅力。馆内通过触摸查询、红外感应等现代技术,构建虚拟东晋情境,再现葛洪著《肘后备急方》等历史场景。
▲“五一”假期,罗浮山景区游人如织
除了丰富的展馆,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样为游客带来多元的文旅体验。5月1日当天,“丹青妙笔绘罗浮香道雅韵传千年”主题活动启动,岭南画家与游客共绘51米罗浮山水长卷,香道师现场演绎罗浮沉香制作技艺,让游客在笔墨与香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我们不仅是参观者,更是文化的参与者。”游客姚先生参与长卷绘制后表示,此类活动让历史文化“可感可触”。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接待游客11.56万人次。
▲博罗非遗馆“五一非遗文化周”活动现场非遗魅力与现代创意交织,市民纷纷点赞“传统文化活起来了”。
除了文化气息浓厚的罗浮山,“五一”假期期间,地处水东街的博罗非遗馆开启“五一非遗文化周”,通过“传统工艺+现代设计”融合方式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集中展示70项非遗项目,每日吸引近3000人次游客前来游玩。
02.乡村旅游趣味十足:田间地头的“共富实践”
当城市游客走进博罗乡村,农耕体验、古村漫步成为假期“顶流”,长宁镇徐田村、观音阁镇南村村等地迎来“种田热”“采摘热”,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五一”假期,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旅游区,游客参与“五一徐田村喊你来劳动”主题活动。
在长宁镇徐田村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旅游区,500余名亲子游客参与“五一徐田村喊你来劳动”主题活动。田间地头,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翻土播种、认领“希望田”。在“劳动小能手”比赛中,市民林女士一家在比赛中获一等奖,手拎奖品大鹅笑言:“孩子放下手机走进农田,晒红的小脸比拿奖状还开心。”活动特设的“徐田美味大锅菜”环节,让游客品尝劳动果实,体悟“粒粒皆辛苦”。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徐田村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劳动+旅游+教育”模式初显成效。
▲“五一”假期,湖镇黎光村早李进入采摘期。
“五一”假期,湖镇镇黎光村的早李进入成熟采摘期,不少游人来抢先体验。自驾游车辆把村里村外搅得热热闹闹的。目前,黎光村的早李子种植面积约500亩,挂果面积200多亩,采摘期将持续一个月。
在博东片区,观音阁镇天艺蓝莓庄园的600亩蓝莓园迎来盛产期,成熟的蓝紫色果实缀满枝头,前来体验“莓”好时光的游客源源不断。该果园负责人介绍,园区的采摘期从5月1日持续至6月中旬,预计产量5万公斤,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百人。
▲5月2日,麻陂镇举办“品宝溪珍酿,探古韵山溪”徒步活动。
在麻陂镇,70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12公里,穿越鸡笼山村与宝溪村,在茶香弥漫的古道与落英缤纷的山林中感受乡村古韵,沿途捡拾垃圾、选购蜂蜜、麻陂肉丸等特产,实现“生态保护+农产品推广”双丰收。
“五一”假期,柏塘镇万亩茶园热度不减,成为周边市民短途游的热门选择,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游客们置身于一望无际的绿色茶海之中,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美妙的景色。
03.哈施塔特焕新启幕:奥地利湖山艺术节定义文旅新生态
5月1日,五矿·哈施塔特艺术小镇经过升级改造重新开园迎客。焕新升级的哈施塔特艺术小镇引入艺术轻食一体化餐厅,并打造泥塑工坊、漫画屋等主题手作空间,体验从阿尔卑斯山泥塑到维也纳分离派绘画等创意课程,实现“半小时逃离都市,一整天沉浸欧陆”的品质度假闭环。
适逢“五一”假期,哈施塔特艺术小镇精心筹划“奥地利湖山艺术节”。日间《王国演艺秀》沉浸话剧引爆互动热潮,潮流歌舞与爆笑脱口秀轮番上演;入夜北极光秀交织敦煌飞天演绎,七彩祥云烟火点亮湖山天际线,尽享光影盛宴。赛博机械人巡游、哪吒水上飞演等科技艺术秀,与奥地利市集的风味美食形成“传统与未来”的沉浸对话。通过全时域的互动体验,实现从银发族到Z世代的“15分钟艺术圈”覆盖,让微度假成为可触达的生活方式。
04.艺文空间跨界融合:工业遗产的“美学蝶变”
当旧粮仓变身文艺会客厅,园洲镇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湾区青年的“打卡新地标”。“五一”假期期间,美学生活节、大米音乐节、青年艺术节三大主题活动在此轮番上演,吸引众多湾区青年前来打卡。
▲“五一”假期期间,园洲镇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湾区青年的“打卡新地标”。
在美学生活节的市集区域,“温暖卫健・健康博罗”中医义诊摊位前排起长队,针灸、刮痧等体验让“Z世代”感受传统医学魅力;青匠百品市集汇聚湾区青年原创品牌,手绘明信片、非遗文创等成为“文化伴手礼”。游客唐先生手持刚购得的文创产品表示:“在这里,老粮仓有了新潮流,传统文化有了年轻态。”
▲“五一”假期期间,园洲镇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湾区青年的“打卡新地标”。
艺术场馆内,“无主代词”视觉艺术展与“我思・6+2”雕塑展吸引艺术爱好者驻足,工业风的筒仓空间与当代艺术碰撞出独特美学;夜幕降临,广场变身“大米音乐节”舞台,风向标乐队等带来经典曲目,灯光与音浪交织,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正在推动‘物质粮仓’向‘精神粮仓’转型。”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出“文化传承三部曲”,深度讲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文化故事。
05.萌宠科技亮点纷呈:多元场景的“欢乐磁场”
在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卡皮巴拉・七彩祥云音乐节”吸引众多亲子游客前来。萌宠乐园中,圆滚滚的水豚、憨态可掬的羊驼吸引游客互动喂食,“萌经济”赚足眼球;航天农业大观园内,3米高“茄子树”、空中红薯等农业奇观令人称奇,跟随火箭上过太空的“航天10兄弟”农作物以动漫IP形象亮相,成为网红“打卡搭子”。
▲在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卡皮巴拉・七彩祥云音乐节”吸引众多亲子游客前来。
午后的乡村音乐节上,本地乐队用民谣与流行点燃热情,台下游客随节奏摇摆;晚间的客家盆菜宴香气四溢,酿豆腐、酿苦瓜等特色菜肴让游客味蕾沉浸客家风味;夜幕降临,“七彩祥云”烟花秀在夜空绽放,情侣自拍、孩童趴在家长肩头观礼,光影交织的夜空为假期画上浪漫注脚。“航天+农业+萌宠+音乐”的多元组合,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6.数据勾勒博罗文旅发展新图景
从历史场馆的文化浸润到乡村田野的劳动实践,从工业遗址的艺术再造到科技萌宠的趣味体验,博罗“五一”文旅市场呈现“多点开花、全域升温”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1日至5日,全县共接待游客49.14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6.02%;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2.5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78.65%。
“五一”假期期间,博罗依托罗浮山自然资源和最美旅游公路打造的特色民宿集群成为文旅市场“黑马”:逸云、下河湾、壹壹埔舍湖畔、美季、慢享榄园等民宿在假期全程满房;25家全县纳入统计民宿在“五一”假期的第二天入住率100%。
“我们以‘文旅+’为纽带,串联起红色文化、中医药、农耕文明、工业遗产等资源,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态。”博罗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让博罗成为大湾区游客“常来常新”的文旅“打卡点”。
当五月的阳光洒满罗浮山麓,当田间的菜苗与粮仓的音符共同生长,博罗正以开放的姿态,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县域经济的新篇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