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7岁哥哥和2岁妹妹均已离世,被蜇数百次,最新进展→

综合  2025-09-05 18:15

9月4日

记者多方核实获悉

云南省牟定县一对兄妹被胡蜂蜇伤致死

两个孩子的父亲陆先生称

这对兄妹哥哥七岁,妹妹才两岁

兄妹被蜂群蜇伤死亡

“哥哥被蜇300多下,妹妹被蜇700多下”

哥哥李某闳生于2017年12月,妹妹李某雅生于2023年2月,家住云南牟定县凤屯镇腊湾村,兄妹俩随母姓李。事发前,因父母在杭州务工,由外公外婆在老家照看。

6月28日,两个孩子被老人带到地里面干活,进入旁边树林后被养蜂场的胡蜂蜇伤致死,老人去抱孩子时也被蜇伤住院。

兄妹俩和母亲的合照。

兄妹俩和母亲的合照。

陆先生称,自家土地紧挨着树林,同村李姓村民在林中养了10窝蜂,无围栏、无警示标志且无养殖许可证,后经鉴定为膜翅目胡蜂科墨胸胡蜂,“养蜂人对孩子死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尸表检查显示,哥哥被蜇300多下,妹妹被蜇700多下。”9月1日,陆先生告诉记者,两个孩子满身是伤,他非常心痛。

鉴定意见通知书。

鉴定意见通知书。

外婆周女士如今一闭眼,满脑子都是蜂群蜇人的画面:两个孩子被蜂群围攻,她冲过去救孩子,蜂群立刻扑上来蜇她。她抱着孩子拼命往林外跑,怀里的孩子哭声却越来越弱。

兄妹俩生前的照片。

兄妹俩生前的照片。

记者从凤屯镇政府获悉,案件在处置中。记者从牟定县委宣传部获悉,目前警方已刑事立案调查,相关帮扶和处置工作正在进行。

养蜂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立案

9月2日,养蜂人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今年38岁,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警方拘留一周后,目前处于取保候审状态。对于此事,他称“很内疚”。

李先生介绍,为了补贴家用,他两年前开始养墨胸胡蜂,去年获利1万余元。事发后,他养在山林中的10窝胡蜂被处理。“现在只给了4万元,主要是暂时没钱。”李先生称,家中欠了10多万元外债,还有两个老人要赡养,40岁的妻子无业,另有两个孩子在上学。

李先生称,当地曾组织双方调解,孩子家属提出200万元赔偿,“我觉得太高,后面就没谈了”,他承认对两个孩子的死有一定责任,但孩子监护人未尽到看护义务也应该担责。

养殖胡蜂是否属于野生动物?

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9月1日,陆先生前往牟定县多个部门咨询养殖胡蜂的监管问题,“农业农村局称胡蜂属野生动物归林草局管。林草局则称胡蜂不是野生动物,圈养后属家养范畴归农业农村局管”。

蜂窝。资料图

蜂窝。资料图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明确法律法规,导致胡蜂养殖监管职责模糊。针对养殖胡蜂频繁伤人,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整治胡蜂养殖、明确牵头监管部门,多地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健全监管机制。

目前,全国已有多地禁养红娘胡蜂等危险蜂类。律师建议,针对胡蜂养殖乱象,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针对性法规。

户外遭遇蜂群袭击怎么办?

这份自救指南请收好

常见的蜂类有蜜蜂、胡蜂等,其中胡蜂攻击力较强,伤害性也较大。

被蜂蜇伤后,一般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症状。如果被胡蜂蜇刺,可导致局部组织中毒,皮肤坏死、化脓;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致残、致死。所以如果被胡蜂蜇伤,必须尽快就医。

在野外怎样避免蜂蜇?

不喷香水,不穿鲜艳衣服。

勿将含糖饮料随意泼洒。

果皮、饮料等饮食垃圾用袋子密封装好,扔进垃圾桶。

避免碰树干、树枝惊扰到蜂巢。

尽量穿长衣长裤。

在田间劳动的人群应备蛇皮袋、布单等遮盖物,紧急时用于临时护身。

面对胡蜂的攻击如何自我保护?

不要扑打,以防胡蜂引来同伴一起进行攻击。不要迅速奔跑,可以蹲伏不动,尽可能地遮挡、包裹身上的暴露部位,直到蜂群不再攻击。

被蜂蜇伤后数分钟至24小时,尤其是6小时内,是黄金急救期。

① 拔出毒刺

如毒刺留在体内,先不要盲目去拔掉带毒囊的毒刺,可用针把刺挑出来,避免用手去抓,造成毒囊破裂释放更多毒素。

② 清洗伤口

被蜜蜂蜇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可选择肥皂水、碳酸氢钠等弱碱性液体。

被胡蜂蜇伤:胡蜂毒液偏碱性,可选择食醋等弱酸性液体。

③ 局部止痛

24至48小时内局部冰敷,可以用抗过敏药膏或清凉油涂抹,有利于皮疹的消退。

④ 及时就医

蜇伤后观察半小时左右,一旦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或出现头痛、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血尿等情况发生,请立刻就医。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来源:综合红星新闻、新京报、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财经

整合:毛帅楠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