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来自南粤大地的丰收声音
秋分至,丰收时。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此时的岭南大地,成片的晚稻绿得发光,柚子压弯了枝头,肥美的生蚝、鱼虾全面上市……饱眼福又饱口福的时刻到了!
这好“丰”景的背后,是粮仓再创新高的踏实,是合作社农户的感恩,是菌菇走向世界的骄傲。走,带你一键解锁广东丰收的N种快乐模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工作,全力保障早稻生产。2025年,全省早稻实现产量533.2万吨,比2024年增加5.5万吨,增长1.0%,早稻产量连续5年保持520万吨以上,并达到2006年以来新高。
早稻收完后,全省各地的晚稻陆续栽种下去。当前,晚稻大部分处于拔节孕穗期,这是它们汲取养分、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决定这一年收成多少的重要时期,需要农人精心照料。
在汕头市锦沣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内,绿油油的稻苗随风摇曳。合作社总经理林岳锋忙着除草、施肥、打药,做好田间管理,抓好病虫害防控,“今年我们合作社总共种植水稻1.2万亩,这里是其中一个种植基地,目前种植晚稻约100亩。”林岳锋说。
林岳锋告诉记者,今年,锦沣合作社种植两季水稻,早稻在7月份已经收割,价格还不错,湿稻谷1元/斤左右,晚稻平均产量预计能达到1200斤/亩,两季加起来平均亩产1200公斤左右,算是一个丰收年。“这些年来,我们合作社种植水稻能够丰收,离不开国家各种惠农强农的好政策,我们都非常感恩。”
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韶关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深耕行业26年,致力于让“韶关食用菌”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餐桌上的主流食品之一。
“丰收节到了,你看我们的蘑菇房的丰收景象也是非常漂亮。”黄清华抚摸着一朵朵小蘑菇说,现在已经进入菌菇销售的旺季,公司每天供给市场的鲜菇不低于150吨,日产20万棒的菌棒、菌子,“线上线下都有销售、国内国外的各大商场也有我们菌菇的影子。公司还在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菌菇。我们希望让‘韶关食用菌’走向千家万户。”
丰收季节,也正是阳江市阳西程村蚝大批量上市的好时节,“中国蚝乡”程村镇红光村的蚝码头一派好“丰”景,生蚝养殖大户,“90后”“蚝三代”红光村干部谢常升也特别忙碌。“我从7月份开始收蚝,现在蚝肥适合上市,收成季将持续到明年2月份。我承包了200多亩海域养蚝,每一船拉回来一万斤左右。”谢常升忙着把刚运回来的一筐筐生蚝从船上转运到停靠在码头的车里。
作为程村蚝的核心产区,红光村养殖海域有4.5万亩。全村80%的村民参与蚝产业,红光村带壳大蚝的日上市量可达40万斤,销售情况也较好。其中,一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另一部分则通过与客商合作销往全国各地。“高峰期来这边旅游的人每天约两万人,黄金周时,村里车多人多,村民卖蚝成行成市。丰收节期间投入挺辛苦,但丰收感觉非常好。”谢常升说。
采写/脚本:南方+记者 黄进 实习生 余可阳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张令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统筹:彭琳 李细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