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在塘蓬镇安和村的小广场上,选调生小吴正用地道的“廉江话”向村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廉江高新区家电产业园内,灵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组装,一件件“廉江造”小家电鱼贯而出;在城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亲子活动室,孩子们正跟着志愿者老师学做手工……
近年来,廉江市坚持党建引领,抓实党员培育、集聚产业英才、打造服务矩阵,将党建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淬炼先锋队伍
乡村振兴有奔头
“这次培训干货满满!既有‘百千万工程’的产业经,又有化解纠纷的实招,对我们村突破发展瓶颈太有用了!”参加完城北街道党校举办的村(社区)干部综合能力培训班,大塘村党总支部郭书记兴奋地分享着收获。
如何让党员教育既“入脑”又“入心”,真正为发展赋能?廉江市推行加强镇街党校作用发挥八项制度机制,组建80人的市级巡讲团,涵盖政治理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十大领域,通过“党员干部群众点单、党校派单、讲师接单”,为党员送上丰盛的“营养套餐”,累计开展“送课下乡”“送学上门”活动186场次,覆盖党员2.3万人。
“同志们,支部最近的学习重点来了,在外打拼也要‘充电’哦!”一条条暖心的微信群消息,架起了家乡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的“连心桥”。
廉江市创新流动党员“七个一”结对帮学,在家党员化身“联络员”,通过微信群推送“微党课”“微视频”,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开设“假日课堂”48场次,向流动党员寄送学习书籍6800本,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引导40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就业。
最近,一股“宣讲热”在廉江党员干部中兴起。廉江市委组织部精心筛选35名优秀党员、选调生等组建“先锋宣讲团”。该支队伍深入机关、党校、基层一线进行宣讲,以讲促学、以学促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廉江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激活产才动能
产业腾飞有势头
“很高兴带团队回到家乡搞海洋养殖,我们将全力攻克技术难关,把龙鲕和泥虫养殖从实验室成果变成家乡致富产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廉江籍教授林蠡动情地说。
为破解海洋养殖产业研发技术人才匮乏难题,廉江市建立“产业需求、人才供给、人才服务”三张清单,推行“周末工程师”“候鸟型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靶向柔性引进海洋养殖科研团队2个,廉江籍领军人才3人、博士14人,成功申报该产业首个博士工作站,建成海洋养殖产业示范基地3个。目前,廉江市集聚海洋养殖企业83家、专业养殖大户534户,年产值超30亿元。
走进廉江高新区家电产业园区,人才与产业正上演“双向奔赴”的生动乐章。廉江市创新打造“白天招聘会+夜市摆摊位+直播带岗位”人才多元招聘模式,为家电企业输送技术人才1300余人,成立家电产业2家省级博士工作站,在广州设计之都白云区打造“人才反向飞地”,吸引21个设计研发团队入驻,推动家电产业向“智造”跃升。
去年底,廉江市首届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廉江)智能家电创新设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2所高校、12家设计机构及众多自由设计师踊跃参与,获奖的17件作品已有12件在廉江实现转化量产。
“大赛效果超出预期!我们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继续办好这项赛事,吸引更多设计英才,让更多作品在廉江投入量产,为小家电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廉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升级治理服务
基层善治有温度
“我以为我们都要到法院处理了,没想到诉前就调解了,太感谢你们了!”今年3月塘蓬法庭联合广西英桥法庭成功化解一件跨域合同纠纷案件。
近年来,廉江市深入实施“边界党建”提升工程,创新“联建、联控、联防、联调、联管、联治”等“六联”机制,成立边界区域调解委员会12个,构建“县、镇、村”三级矛盾调处合作工作站132个,携手化解边界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等难题459个,保障边界平安稳定。
“现在带孙子来参加活动,自己还能在书吧看看书学点新东西,这党群服务中心啊,真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在城南街道新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子活动室、法官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就业驿站……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空间,得益于廉江开展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廉江市选取新越社区、大塘村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党群服务中心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服务体验,直接惠及居民群众6000余人次。
聚焦“七有”民生项目,廉江市探索实践“社区合伙人”模式,企业、社会组织、社工、党员、志愿者纷纷加入,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长者饭堂”飘出饭菜香,“爱心课堂”传出朗朗读书声,“干部+社工+亲邻”织密困难群体关爱网……一个个“七有”特色服务品牌,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南方+记者 许筱倩 通讯员 廉组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