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治理样本!东莞首个社区文联在东城星城成立

作者 陈琬莹;章倩倩 2025-07-10 12:23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社区,是文化的土壤。日前,东莞市东城街道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结新果:全市首个社区文联组织——星城社区文联成立,文艺赋能基层治理再添新阵地。

社区文化不仅是城市文化的基石,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核。

成立当天,星城社区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旗峰学校报告厅举行。大会宣读了《关于成立星城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批复》,审议通过了《星城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及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星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锐勤当选主席,张代文、唐雷等13人当选委员。

推动村(社区)文联建设,既是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加强文联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星城社区文联的成立,一方面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做好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接下来,星城社区文联将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大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策划打造“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文艺创作大赛”等“星•文艺”特色品牌活动,让文艺赋能社区发展、激发基层活力。

同时,引导文艺工作者走进居民家中,以社区为舞台、以群众为原型,创作更多反映社区发展变迁、展现居民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挖掘和培养社区文艺骨干,开设书法、绘画、舞蹈等公益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艺术家开展讲座与工作坊,全面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基层文化治理的“东莞样本”

星城社区文联的成立,不仅是一个基层文化组织的诞生,更折射出东莞在探索文化治理现代化路径上的前瞻思考。

在组织架构上,东莞通过“市、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将专业文艺资源精准输送到基层末梢;在运行模式上,采用“组织下沉+品牌活化”双轮驱动,既夯实了组织基础,又激活了文化内生动力;在功能定位上,跳出了单纯文艺活动的局限,将文化供给与社区治理、民生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了“文艺搭台、治理唱戏”的新型模式。

这既打通了上级文化资源的输送渠道,又培育了本土文化骨干,使文化服务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更可贵的是,以“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文艺创作大赛”等“星•文艺”特色品牌项目为载体,将抽象的文化建设转化为居民可感知、可参与的具象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治理方式,正是新时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随着更多文艺资源持续向基层倾斜,这种“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治理新模式,或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真正的文化赋能,不仅在庙堂之高,更在街头巷尾;最好的文艺创作,不仅是案头笔墨,更是寻常百姓的生活诗行。东莞的文艺工作者们正在完成一场从“书斋创作”到“大地书写”的美丽转身。这或许就是星城社区文联带给我们的深度启示:当文艺真正扎根人民沃土,才能绽放出超越想象的时代芳华。

南方+记者 陈琬莹 章倩倩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黎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