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新区广新社区的
康耀花园小区
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案例
被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门户网站
及《社区》杂志
2025年6月(上)期刊报道。
这是一个发生在回迁小区的悄然变化,
一场关于身份认同感的重塑。
在这里,一批遵循着
传统村落生活思维模式
和情感认同的回迁户
实现了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重塑了对小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康耀花园小区开展业主接待日,听取业主的意见建议
01 邻里共建:打造“和万家”调解站
康耀花园小区作为回迁房小区,有着矛盾多、纠纷多、上访多、投诉多等诸多回迁小区存在的治理难题。为有效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加强源头治理,社区党组织与康耀花园物业服务团队打造“和万家”调解站,发挥党组织“主线”引领作用。
“包公·和万家”调解站
推广施行“党员楼栋长”微治理模式,
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康耀花园实现物业问题的
“零上访”“零投诉”“零诉讼”。
“包公·和万家”调解站为居民解决纠纷问题
02 邻里共聚:“榕树头”座谈搭建沟通桥梁
康耀花园小区“榕树头”业主座谈会,
成为居民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聚集地,
其名称来源于村民
过往在村口榕树头闲聊的习惯。
康耀花园“榕树头”业主座谈会现场
通过“邻里共聚”的议事协商平台,
业主们定期座谈,
交流探讨小区现存问题及社区发展路径,
为优化小区治理建言献策。
“榕树头”业主座谈会已召开7次,共议小区事务36件,推动意见反馈落实32件。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不仅密切了居民间的物理联结和情感交流,凝聚起“小区既是安居之所也是情感归处”的共识,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内部更深层次的黏合力。
03 邻里共融:“酒堂”文化传承传统民俗
康耀花园小区
尊重理解居民源自村落的传统习俗,
搭建了“邻里共融”的
公共活动场所——“酒堂”,
作为小区居民免费举办宴席的专用场地,
从生活需求中逐步构建
社区生活的归属感,
真正促进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
建立熟悉关系。
小区公共“酒堂”举办宴席现场
居民在家门口便能轻松举办宴席,
无论是共庆佳节,
还是分享人生喜事等重要时刻,
小区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节日气氛。
2024年,康耀花园小区公共“酒堂”
成功承办了20余场活动,
赢得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肇庆新区康耀花园小区的创新实践,正在逐步塑造出一个具有新区特色的、充满活力与团结的新型社区,不仅为回迁小区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更为重塑居民认同感积累了宝贵经验。
资料来源 | 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门户网站
编辑 | 何尧镔
审核 | 黎永锋、李翠媚、吴雨静
肇庆新区发布编辑部
投稿邮箱 | zhaoqingxinqufabu@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