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要求,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第三期青少年科技创新特训营——“未来运动场”AI创新营活动,于7月18日在腾讯滨海大厦圆满落幕。经过层层选拔的34名中学生,在人工智能专家与科技导师指导下,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出行”等主题开展5天的项目制学习。
活动首日,学员在腾讯滨海大厦展厅开启科技探秘之旅,沉浸式感受前沿技术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在营地期间内,学员们通过高效的团队分工,有序开展项目活动,明确作品创作方向,分担内容把控、技术实现、交互设计等多元角色,推进智能作品创意落地,交出了兼具技术深度与社会价值的创新答卷,充分展示了他们作为未来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的巨大潜力。
顶尖导师阵容,夯实AI创新基石
此次活动集结学术与产业双领域导师阵容,为学员提供前沿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腾讯互娱青少年业务中心副总监窦鹏在开幕致辞中对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致以感谢。深圳市教科院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毋丹丹主任在开营寄语中强调:“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学习和思维碰撞,培养具有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未来人才” 。腾讯扣叮《AI运动场》主要研发与负责人单嘉睿、腾讯扣叮《AI运动场》运营负责人於德悦则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深入浅出解析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核心技术原理。腾讯扣叮内容及培训体系负责人刘孛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详细介绍了特训营的行程安排并组织营员破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特训营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企业参观、实践操作、团队合作和竞赛展示等。在企业参观环节,同学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腾讯的核心展区,包括前沿科技展区、消费互联网展区、产业互联网展区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展区,感受到了腾讯在不同领域的持续创新与社会责任感,深入体会到了“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价值观。
本期特训营以AI Playground(AI运动场) 图形化AI创作平台为创作工具,是一个针对AI领域的零代码学习与实践平台。平台通过可视化编程环境体验机器学习的全部过程,以及搭建各式各样的智能交互流程,综合培养青少年的项目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团队互动协作等多项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围绕创作平台使用技巧及项目选题,单嘉睿综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入门知识,并对结营项目的规则进行了系统介绍,於德悦基于思考框架,带领学员针对小组的项目选题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员深度思考项目设计搭建的思考逻辑、路径和重点,不仅拓展了学员们的思维边界,也高效助力实战技能的提升。
项目竞演见证科创力量,智能之旅收获满满
在团队竞演环节,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专家和指导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下,运用大模型插件、第三方服务接入、机器学习建模等技术,在短短5天时间里,就交出了完成度高、构思新颖、实用性强的智能作品,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展示和讲解,现场此起彼伏欢笑声与掌声,充分印证了学员们的高水准。
师生们普遍反映,在本次特训营中不仅习得了最前沿的AI知识,更在团队中发挥了个人价值,在不断的碰撞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丰富的活动设计及交流分享也让师生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D组学员带来的智能出行作品《智能旅行规划系统——gogogo》,聚焦传统旅游规划手动标注效率低、实时交通信息缺失等难题,运用多条件约束算法、调用API生成地图等技术手段,实现依据用户喜好个性化推荐目的地景点、智能导航等效果,赢得了现场评委及师生们的一致赞誉。
结合作品呈现和特训营期间各学员的综合表现,为学员们发放了活动结业证书、能力成长报告及纪念品。同时,本次特训营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一师一组"的师生双轨成长机制,8位跟岗教师对小组学生展开跟踪式观察评估工作,动态追踪学员成长过程,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了个性化能力成长档案,从人格、动机、思维、知识和实践多维度地展现了学员的特征,构成了本次特训营学员的精准画像。
师生们普遍反映,在本次特训营中不仅获得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更在团队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丰富的活动设计及交流分享也让师生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自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的杨俊亭老师,作为教师代表进行发言。他表示,本次培训营他作为跟岗教师见证了同学们从好奇者到创造者的蜕变,同时全流程融入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识别、评价和推选,让他看到了新时代科创青少年的无限潜力。
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学校、同时也是本次特训营优秀学员之一的江一帆同学分享了他这五天在特训营的感悟和收获。他说,“小组在老师带领下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收获的不仅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更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的经验。”
结营仪式上,毋丹丹主任再次寄语营员们,要做有情、有趣、有料的“三有”作品, 总结本次项目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继续深化创新,真正将作品落地实现社会价值,并对看到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潜质表示惊喜与欣慰。
同心筑梦,探索人才培育新范式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助力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自2021年起,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响应国家加强科学教育的号召,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选培工作,深圳市发布《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掘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学生,联合高校、企业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本期特训营作为深化深圳市科技创新教育行动专项培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夯实青少年科创教育成果,持续探索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新范式。本次特训营的成功举办,也是政企联动、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识别与培养的成功实践。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