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领力到生命力!顺德点燃红色引擎,激活绿美乡村动能

作者 欧阳少伟 2025-07-15 15:14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佛山市顺德区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部署,将乡村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的核心抓手,全力擘画绿美新图景。

这幅绿美画卷的绘就,始于全区上下的广泛动员:超4.2万名农村党员率先垂范,1100多支党群先锋队冲锋在前,以“见缝插绿” 的干劲完成苗木种植10万株;建成“四小园”超9000个,盘活土地面积超70万平方米;发动37家企业参与“绿美工厂”建设,绿化改造提升面积约17.6万平方米。

而这些生动实践,正具化为一个个村居的鲜活绿美探索。

细滘社区

以“盆景文化”为笔,绘就“美丽庭院”新图景

“美丽庭院”建设是绿美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更是提升人居环境、涵养文明乡风、深化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顺德区的实践中,细滘社区以这一“细胞工程”为切口,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绿美”的特色路径。

7月3日,细滘社区启动2025年“花开巷里・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的绿美细滘,助力“百千万工程”。通过广泛动员辖区党员干部、妇女、亲子家庭、志愿者、商户等社会力量,社区着力营造“家家参与、户户争创、美丽共享”的浓厚氛围。

细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

细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

为将这份热情转化为长效行动,细滘社区不仅组织评选,更创新成立了由热心居民和志愿者组成的“助美团”和“巾帼护绿队”,让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日常。而在凝聚合力的同时,社区更注重从本土土壤中汲取养分——容桂素有“中国盆景名镇”美誉,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殊荣,承载着岭南盆景艺术的独特魅力。依托这一底蕴,细滘社区实施“绿色开放工程”:建设岭南特色风雨连廊及亲水亭阁,在居委会、公园、社区走廊等公共场所展出超过300盆盆景佳作,打造24小时向群众开放的“盆景长廊”,让绿意与艺术触手可及。

居民的深度参与,让这份绿美更有温度。在社区发动下,热心企业家捐赠百年基围荔枝树、龙眼树、樟树等树种,还将树龄超百年的桂花、榕树、松柏等古树寄存于社区,供居民及游客观赏。名木古树与精美盆景相互映衬,让“盆景名村”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盘活资源、深化合作,则让绿美建设走得更远。细滘社区通过微改造盘活土地资源,与容桂园林盆景协会及当地学校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以盆景园林文化为主题的“合园”。这里既是盆景爱好者切磋技艺的平台,也是青少年学习盆景艺术的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社区深度挖掘“盆景名村”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精心打造“细滘村史馆—盆景合园 —合园书吧—康园中心”这一“百千万工程”精品研学路线,全方位展示“盆景名村”的文化底蕴与生态智慧,让岭南盆景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细滘社区合园俯瞰图

细滘社区合园俯瞰图

沙头社区

以“精准施策”为要,激活绿美建设“内生力”

如果说细滘社区以文化赋能为绿美乡村添彩,均安镇沙头社区则将绿美建设深度融入人居环境整治,以居民期盼为出发点,因时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不仅让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更让乡村振兴动能持续增强,生动彰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创造力与战斗力。

“头雁”领航,方能行稳致远。社区党委书记扛起“第一责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精准规划绿美建设“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带头解决具体问题。党支部迅速响应,创新开设“沙头议事厅”,邀请群众共商共绘绿美蓝图——通过增植藤蔓、更换绿植、点缀景观小品等组合拳,打造出层次丰富、深植本土韵味的绿美街巷与“口袋公园”,让社区绿意盎然、舒适宜居的氛围日益浓厚。

沙头社区推窗见绿

沙头社区推窗见绿

责任细化,才能落地见效。社区“两委”干部实行项目责任制,挂图作战:书记助理主攻河涌美化,扮靓水岸风景;分管后勤的党委委员统管社区绿化,牵头成立城管站,组建十余人网格养护队伍,实现精细化管护;分管民政的党委委员深耕“美丽庭院” 与“鲜花入户”,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其自建自维、扮靓家园。

创新方法,更能凝聚合力。沙头社区党委引入社区营造理念,系统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聘请专业规划师深挖社区文化底蕴,以美学视角统筹规划;组织花艺师、社工入户走访,倾听民声、传授技艺;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盘活闲置地建成“四小园”64个(总面积5078平方米),既拓展了绿色公共空间,又根治了卫生死角。作为均安镇“美丽庭院”建设先行者,社区率先启动“鲜花入户”工程,将绿美逐步引入街巷深处、居民家门,为全镇探索宝贵经验。

沙头社区“一米阳光”口袋公园

沙头社区“一米阳光”口袋公园

激励机制,则让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社区党委为每户发放300元花材启动金,由花艺师全程指导栽培与庭院冠名设计;举办 “美丽庭院”集体挂牌仪式暨线上评比,点燃居民参与热情——不少居民主动贡献特色花盆,门庭“花盆争艳”成为独特风景。

而在公共绿化、节点美化及“口袋公园”建设中,沙头社区依托议事协商机制组织设计师、花艺师与周边居民围坐共议,力求实现公共空间“多功能、低成本、易养护”的精品效果。例如“一米阳光”口袋公园,充分吸纳居民建议选种富有南洋风情的香花草木,巧妙融入沙头独特的自梳女文化元素,让历史韵味在绿意中静静流淌。

良教村

以“微雕功夫”为韵,让绿美与乡愁“共栖居”

绿美乡村建设的画卷在顺德各镇街徐徐铺展,乐从镇则以“微雕”功夫激活村居活力,让绿意与乡愁共融。

2025年,该镇以“美家美户”“绿美村居”为双引擎,精心谋划绿美行动,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缝合生态与生活的边界,昔日无人问津的边角隙地,魔术般蜕变为承载乡愁的诗意栖居角和唤醒记忆的街巷亮点。盎然绿意与灵动美学如汩汩清泉,悄然浸润至村居的每一寸“毛细血管”,让家园焕发新生。乐从镇良教村,正是这场绿色变革的生动缩影。

良教村灯光塑景,轻盈圆形灯如繁星点缀树冠,特色街灯勾勒古朴巷道轮廓。

良教村灯光塑景,轻盈圆形灯如繁星点缀树冠,特色街灯勾勒古朴巷道轮廓。

走进良教村,轻盈的圆形灯盏如散落星子栖息于树冠之上,独具匠心的街灯精准勾勒出古朴巷道的曼妙轮廓,让夜晚在光影交织中低吟浅唱。这份美好,源于村民的共同缔造:村工作人员、热心村民、志愿者挽袖齐上阵,通过铺装巧思、桌椅添置,让彩色空心砖景墙拔地而起,让曾经沉寂的低效小花园华丽转身为笑语盈盈、邻里欢聚的温馨口袋公园。

细节之处,更见韵味。斑驳的青砖老墙角落,悄然悬起串串中国红灯笼,五彩风筝在微风中轻舞;辅以苍翠绿植、古朴石凳,一个个可观、可赏、可小憩的新中式景观节点,如同精心布置的舞台,在寻常巷陌间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浪漫邂逅,成为居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点”。

良教村在青砖建筑角落悬挂红灯笼、五彩风筝等装饰,辅以绿植石凳,营造可观、可赏、可停留的新中式景观节点。

良教村在青砖建筑角落悬挂红灯笼、五彩风筝等装饰,辅以绿植石凳,营造可观、可赏、可停留的新中式景观节点。

而沉睡的老旧蚕房也重获新生,立面精心翻新,顶部特色构件被细心复原、补色,环绕建筑添置的绿化围合如同为历史披上崭新绿裳,让厚重的历史韵味在葱茏绿意中悠然流淌。

三个社区的实践,恰是顺德以党建引领绿美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从文化赋能到精准施策,从全民参与到细节雕琢,顺德以多元路径让绿美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让生态宜居的幸福图景在基层大地徐徐铺展。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受访村居供图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