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大地,青春涌动。
7月15日晚,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下称“省中运会”)在中山市兴中体育场正式开幕。本届省中运会规模空前,共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12个大项262个小项,较上届增加10个小项,在超过半个月的赛事日程中,将吸引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7300多名运动员、380多名教练员齐聚中山。
这场青春盛会的落地,不仅为中山提供了检验体教融合改革成果的“实战考场”,更以文化为媒、以赛场为窗,向粤港澳大湾区立体展现一座“体育之城”“人文香山”的时代新风采。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海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山将用心用情办好这场精彩的体育盛会,充分展示中山的文明热情高效的城市形象。诚挚欢迎大家在比赛之余走进中山,感受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和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
打开“文化窗”,演绎古今中山
当晚的开幕式以“忆畔古香山 逐梦新湾区”为主题,通过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省中运会开幕式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通讯员 供图
省中运会开幕式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通讯员 供图
开幕式的总导演廖萌来自深圳,曾操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赛事开幕式晚会。此次回归大湾区执导省中运会开幕式,让他倍感亲切,但面对这场中山20年来规模最大的文体盛会,他坦言有压力。
如何通过一场90分钟的开幕式,展现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湾区少年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廖萌介绍,为了深入挖掘香山文化精髓,20人的导演团队长期驻扎中山,深入各镇街进行实地考察。过去半年多,开幕式方案历经多次调整修改,最终调动了中山20余所中小学校的师生、中小学生演员800余人参与演出。
这场精彩的开幕式,在体育运动赛场上搭起了一个文化展示的舞台,让在场嘉宾和线上观众感受到中山“古”与“今”的文化魅力——
百年中山,展现非遗之美。醉龙、金龙、醒狮、咸水歌……开幕式上,翩翩少年通过舞蹈、歌曲、朗诵等演绎香山的历史文化、非遗艺术,让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古香山的独特魅力。
岭南侨乡,寄系故土乡情。舞台上,“小船”扬帆起航,象征游子的逐梦之旅;故乡“云海”翻腾,寓意家乡对游子的召唤。《侨行天下先》《故乡云涌游子归》等节目,生动地刻画出中山人闯世界的勇气和对故乡不变的眷恋。
青春律动,激扬湾区活力。节奏动感、舞姿酷炫的中山霹雳舞惊艳四座。《逐梦湾区》《花落满香湾》等节目,通过现代舞蹈编排和科技感十足的舞台效果,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追求速度与梦想的大湾区。
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在中山市兴中体育场举行。 叶志文 摄
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在中山市兴中体育场举行。 叶志文 摄
廖萌表示,省中运会是青少年追逐体育梦想的舞台,也是城市文化输出的重要契机。开幕式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中山与湾区。希望更多人通过这场运动会,爱上体育,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也爱上中山,爱上大湾区。
从操场到赛场,体教融合“试真金”
省中运会,更是体教融合改革成果的展示台,既检验中山承接大型赛事的能力,也将测量城市体育氛围的温度与厚度。
大湾区体育强市众多,中山为何能脱颖而出,夺得省中运会的承办权?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核心就在于中山体教融合的系统性优势和赛事承办的综合实力。”
在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中,中山是唯一在行政体制上将教育与体育部门融合的地市,体教融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中山已经创建了300多个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打破了普校与体校之间的壁垒,将体育真正熔铸为青少年成长“主科”,培育出更多“文武双全”的竞技型人才。
为保障青少年的运动时间,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小学校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和每天1节体育课,并通过“走班选课”等形式优化体育课程编排,让学生在喜爱的运动项目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在线上,中山首创“天天动起来”全周期运动模式,建立“云运动”线上平台,每年吸引全市师生超200万人次“云打卡”。在线下,中山开展“全科体育”教学模式试点,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深度绑定。此外,中山还推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公益服务项目,将运动风尚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目前,“天天动起来”全周期模式已覆盖中山约70万中小幼学生,学生体质合格率高达99%,体质优良率五年翻倍增长。
中山代表队出场。叶志文 摄
中山代表队出场。叶志文 摄
本届中运会上,中山代表团参赛规模达到历届之最:450名成员中,运动员及教练员达408人,将参与全部12个大项、19个组别的比赛,实现全项目覆盖。
“体育之城”重塑“湾区之心”
7月17日,省中运会足球赛拉开帷幕。在中山市实验中学足球场上,运动员们奔跑、传球、射门,展现风采和实力。这座足球场占地面积约7500平方米,采用天然草坪铺设,搭配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为承办运动会足球赛事提供了优质场地。
这是中山以高质量场馆保障高质量赛事的一个缩影。
在省中运会之前,中山已完成了7个比赛场馆的升级改造,包括中山市兴中体育场、中山纪念中学庆龄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全面达到省级标准,为运动员提供良好比赛环境,也提升了观众观赛体验。
中山以高质量场馆保障高质量赛事。 叶志文 摄
中山以高质量场馆保障高质量赛事。 叶志文 摄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专业场馆不仅服务于省中运会赛事项目,还将为中山持续推动阶梯化赛事体系提供硬件支持,成为中山优化体育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基础。
一场大型专业体育赛事带来的变化,不只是设施“颜值”的提升,更是精神内涵的加持,城市品牌的塑造。
作为“全国田径之乡”、“全国游泳之乡”、全国全民健身样板城市,中山在体育事业发展史上创造过很多高光时刻。培养了“亚洲飞人”苏炳添、“奥运冠军”陈艺文、游泳健将汪雪儿等众多体坛明星和优秀人才,中山沙溪队连续两年获全国“村BA”总冠军,草根篮球热浪席卷全城,成为中山亮眼的体育IP。运动健儿们勇攀高峰、勇于突破的体育精神,成为中山这座城市“精气神”的真实写照。
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在招商引资、文旅消费等方面迎来一波波热潮,“湾区之心”的热度不断攀升。“体育之城”顺势而为,加快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升级,积极承办大型专业体育赛事,重塑城市新形象,打开向外界展示自我、推介自我的新窗口。
【声音】
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
以赛营城,让更多人走进中山爱上中山
“我希望家乡通过举办这场省中运会,发掘到更多体育好苗子,为中山、为中国争光!”
7月15日晚,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在中山开幕,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苏炳添出席开幕式,为家乡以及参赛的青少年运动员送上祝福。
21年前,苏炳添第一次在中山兴中体育场参加专业比赛,从此走上田径赛道。“回到这个场地,一种熟悉的感觉就涌上心头。今天看到青少年矫健的身姿,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苏炳添表示,在“家门口”举办一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对于中山发展体育事业意义重大。省中运会可以让更多青少年关注体育赛事,加入到体育的训练中来,让年轻的体育人可以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被外界所关注。
“中运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它也是一次竞技的交流会,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去学习、吸收不同运动员身上的优点,可以更快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苏炳添说。
省中运会的举办,也让更多人走进中山、关注中山。在苏炳添看来,这场体育盛会也给中山带来了一次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契机。打开“以赛营城”的思维,中山可以利用承办赛事的契机,整合利用好文化、旅游等资源,对外做好城市形象的展示和推介,让更多人走进中山、了解中山、爱上中山。
【数读】
中山全民体育成绩单
1.形成全国首创、体系成熟的“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覆盖全市约70万中小幼学生。
2.率先在全国建立“云运动”线上平台,每年吸引全市师生超200万人次“云打卡”。
3.2024年,中山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9%以上,优良率74.57%,近视率较2019年下降6.2%,远超国家每年递降0.5%的目标。
4.截至2023年数据,中山全市遍布10888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17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4平方米。
5.全市公共体育设施100%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基本形成城乡居民10分钟健身圈。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