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节目——“童声耀湾区 拾梦向未来”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周年展演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湛江市选送的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庞如姗同学参与了本次展演的集体合唱节目《奔跑吧,湾区少年》。本次展演通过童声合唱、现场访谈等形式,精彩展现了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年丰硕成果和广东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动呈现了岭南大地推进“百千万工程”、喜迎十五运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绿美广东的壮丽图景。
近年来,湛江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时,牢牢把握“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疏导”工作原则,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强化心理危机干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致力培育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滋养 激活成长动能
湛江从全市征集原创童谣作品,《追梦启航》《文明之光》等12首作品被评为2025年德美湛江优秀岭南童谣。这些作品巧妙融入红树林、硇洲灯塔、雷州古韵等本土元素,将宏大的家国情怀谱写成朗朗上口的旋律。《调顺网龙谣》传递文化自豪;吴川方言童谣《拜月爹拜月奶》唤醒乡土认同;《红橙谣》唱响廉江人的奋斗精神;《城北之光》用星光喻少年志向。
正如《调顺网龙谣》词作者谭璐欣所言:“我们期待通过童谣传唱,让孩子提升审美与创造力,在创作中学会表达,潜移默化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让非遗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形成‘我是湛江人’的自豪感。”这些作品不仅是市的瑰宝,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载体。
在文化实践方面,湛江同样活跃。过去一年,湛江开展的“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超2900场,6所学校获评“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今年,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少年宫等场地,湛江广泛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及文体活动,开展体育精神宣讲、体育技能培训,打造地方特色体育品牌。
此外,生态文明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当前,湛江中小学生环境知识普及率已达95%。各地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结合重要节点组织主题活动。各学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生态实践3483场次,让65万师生在实践中培育生态文明素养。廉江市更是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立研学点,通过科普教育与现场体验的融合,让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文明校园 构筑成长堡垒
清晨,湛江市第一中学浩然广场上,国旗护卫队队员们身姿挺拔,步伐铿锵有力,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支队伍连续两年在省级比赛中折桂,为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的金字招牌增添了新的荣光。队员小张曾带病参赛,她感慨:“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支撑着我。当奖杯捧起,一切辛苦都化为为校争光的自豪与力量。”这份坚持与荣誉感,正是文明校园精神内核的生动体现。
而在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课间铃声一响,孩子们便涌向“智慧泉”和“渔人壁画”。校园里,用旧船木和石头搭建的棋台巧妙融入二十四节气知识。“妈妈,我会背节气歌了!”一位一年级新生兴奋地向家长分享。家长陈女士赞叹:“没想到校园‘景区’第一天就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成为滋养心灵的课堂。
湛江市第一中学和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这两所“全国文明校园”,是湛江精心构筑未成年人成长堡垒的标杆。湛江市第一中学将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与特色思政课程相融合,构建了多维度的德育课程体系。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则将“海洋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打造了独具匠心的“景区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标杆引领下,湛江文明校园创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文明校园4所、省级文明校园8所(含先进校)、市县级文明校园1631所,形成“一校一特色”的生动格局。
这份文明的力量,也深深扎根于乡村沃土。在廉江市城北街道中心学校,“星光”艺术团让孩子们在歌舞中找到了自信。在麻章中心小学,精心打造的红色国学景观成为孩子们汲取精神养分的“打卡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市7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了12.3万农村少年儿童,70余项本土非遗项目在此焕发新生,真正实现了“校校有阵地、假期无空白”,让乡村孩子的课后时光同样丰富多彩、充满阳光。
红色基因 植入成长血脉
湛江紧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线,打造分层化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探秘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让88.7万中小学生同步感悟“运河精神”。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第一课”1380场,听课学生达115万人次,筑牢思想根基。
过去一年,国防教育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抓手成效显著。扎实组织高一新生军事训练,遴选队伍参加省军事理论知识竞赛。成功举办市青少年军事技能大赛,15支队伍同场竞技。此外,组织600名中小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强军力量,并评选表彰55份国防教育优秀作品。
在省级舞台上,湛江学子风采夺目。湛江市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参加省级国旗护卫队展示交流,二中勇夺省一等奖第一名、一中荣获二等奖。选拔输送麻章区第一中学、湛江市第二中学学生参加省军事训练营,经专业教练强化训练后成绩优异。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湛江的蔡春怡同学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九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助力广东省代表团斩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为湛江红土添彩。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国防意识深植青少年心田。
与此同时,湛江还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持续深化“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活动,使推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其中,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多次组织学生到菉塘交通站、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开展研学。在霞山区中小学生“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中,该校精心编排的《红船新一代》节目荣获特等奖。“排练很辛苦,但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想到革命先辈的故事,心里就特别自豪!”一位小朋友表示。爱党爱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全域守护 筑牢健康屏障
湛江持续着力构建“预防-干预-支持”三维心理健康防护网。当前,全市建成市、区两级心理辅导中心(站)13个,所有学校均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1.35万名。心理援助热线全年无休,去年有效疏导案例500余件;中高考期间增设专线,三年来服务考生及家长超300人次。
为做到精准预防,各地建立每学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制度,年筛查学生123.3万人次,结合动态预警机制,实现对重点人群的早发现、早干预。当前,全市已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43所、省级14所,并申报1所全国特色学校。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漫画征集评选等活动常态化开展,2024年全市中学生心理剧大赛吸引百余所学校参与。
在能力提升上,湛江联合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教师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累计培训600余人次。组织心理教师参加专业能力大赛,在省级赛事中屡获佳绩。
其中,湛江市第一中学配置8名专职心理健康咨询老师,另有19名老师获心理健康教育“A证”,26名老师获“B证”,近200名老师获“C证”,构建起坚实的“心灵守护站”。“我们班有心理委员,我有些小烦恼都会先和她聊聊,”一中的小语表示,“学校还有心理活动月,老师们编排的活动都挺有趣,能让我们在轻松氛围里学会认识情绪、疏导压力。”
聚力协同 共织成长防线
在湛江市第二十中学举办的“禁毒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现场,禁毒民警展示仿真毒品模型,台下的同学们发出惊呼:“原来毒品会伪装成糖果、奶茶的样子!太可怕了,一定要远离!”类似的场景在湛江各校已成常态。
湛江市第一中学不仅邀请辖区民警入校宣讲,展示真实毒品模型,还曾邀请成功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则与区禁毒办、派出所紧密合作,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进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学校经常会有相关活动,希望用直观的模型和案例让孩子们认清危害,学会防范。”该校教师林仁花介绍。近年来,各学校扎实推进“一校一法治副校长”和“一校一法律顾问”,联合开展“禁毒普法进校园”30场次,制作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主题法治动漫微视频3部。
在家庭协同方面,湛江推动建成“规范化家长学校”81所,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收集到案例和品牌项目42个。其中,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搭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平台,改革家长会,鼓励分享“家风小故事”,举办《与孩子一起成长》等亲子活动,并建立家长志愿站、学生志愿服务岗,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助力湛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此外,教育、检察、公安、妇联等部门建立预防和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联动机制,增设法治教育专题课程。下一步,湛江将进一步落实资助政策,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提升其教育条件并开展心理疏导。
从国旗护卫队铿锵步伐的湛江市第一中学到海洋文化浸润的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从回荡在雷州半岛的乡土童谣到红树林畔的生态课堂,湛江正以深厚的红土文化为底蕴,以碧海蓝天为画卷,精心培育时代新人。未来,湛江还将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筑牢心理健康防线,汇聚家校社合力,让每一位少年儿童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绽放绚丽的生命光彩,共同守护这片红土地的湛蓝未来。
撰文:汪彦秀 莫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