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9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艺路生花”实践队走进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禄村村,结对开展高校青年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特色美育课堂,为乡村儿童打开艺术之窗,发挥高校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艺路生花”实践队走进德庆凤村镇禄村村。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艺路生花”实践队走进德庆凤村镇禄村村。
活动期间,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设计并开展了特色黏土、非遗扎染、油纸伞绘制等课程。
特色黏土课堂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实践队员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黏土材料,以当地农产品为灵感,用黏土塑造出形态各异的贡柑、荔枝等作品,让孩子们加深对家乡特色的了解。
特色课堂现场。
特色课堂现场。
非遗扎染课程中,孩子们沉浸在传统技艺中。实践队队员们耐心向孩子们讲解扎染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指导他们捆扎布料、调配染料、浸染晾晒。
实践队设计并开展了特色黏土、非遗扎染、油纸伞绘制等课程。
实践队设计并开展了特色黏土、非遗扎染、油纸伞绘制等课程。
随着布料在染料中翻转、上色,一幅幅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新鲜出炉,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感受着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油纸伞绘制环节,孩子们拿起画笔,在伞面勾勒线条、涂抹色彩。
在油纸伞绘制环节,孩子们拿起画笔,在伞面勾勒线条、涂抹色彩。
在油纸伞绘制环节,孩子们拿起画笔,在洁白的伞面勾勒线条、涂抹色彩,将心中美好的愿景绘制成生动的画面,原本朴素的油纸伞,在孩子们笔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些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实践队队长说。
此次美育课堂活动是高校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有益探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艺路生花”实践队,通过将德庆凤村的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文化资源转化为美育教学素材,开展了非遗扎染、特色黏土、油纸伞制作等美育课程,以贡柑、番石榴、牛奶枣、肉桂等禄村特色农产品为核心,构建跨学科融合的“一校一品”美育课程体系,让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丰富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提升其艺术素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