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记说|邝峰: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门户街区

作者 徐怀 2025-07-29 11:38

深圳河之北,在和香港水陆相连的盐田沙头角,一座深港合作新桥梁,跨境消费新天堂、区域发展新引擎,正在拔地而起。

沙头角,有着独一无二的跨境商贸“基因”。百年来,中英街的商贸往来,枝繁叶茂、横跨两地。如今,蝶变升级的中英街街区,以更加贴近用户消费需求的姿态,向海内外游客发出邀请。

当前,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的大幕已然拉开,沙头角正是深港双城消费互动的“下一站”。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关键节点,沙头角街道如何以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书记邝峰接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记说》专访,表示将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盐田区“深港合作范例、产业创新热土、民生幸福样板”目标定位,部署推进“1+3+9”工作,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门户街区,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

南方+: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沙头角街道有何总体设计和具体举措?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哪些工作成效?

邝峰:从区委、区政府的规划设计和沙头角街道的实践定位来看,我们一直坚持把辖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与党建组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盘谋划,做到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1+3+9”的工作思路。

“1”是明确一个目标,即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门户街区。

“3”是抓好三条主线:一是打造产业兴、消费旺的特色消费商圈,二是打造既安全、又幸福的平安幸福街区,三是打造善谋事、敢担当、干成事的工作团队。

“9”是为实现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门户街区由"愿景图"到"实景图"的九项改革攻坚任务:一是以商圈建设为抓手建设特色消费产业,二是以项目制为抓手提速重大项目建设,三是以实战演练为抓手筑牢安全防线四是以“见面办、换位办、一起办”为抓手全面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五是以科技化、智能化为抓手打造最干净整洁街区,六是以整合物业管理力量为抓手提升居民小区治理水平七是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八是以奖评制度为抓手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九是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我们紧盯目标任务,抓实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如既往做好企业服务,重点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帮助企业纾难解困、鼓励企业扎根盐田做大做强等工作,同时发挥街道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资源互惠共享。在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四上主体等任务指标上做到“争优、争先、争效”,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新增一批四上主体。

我们以头号力度落实“百千万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沙头角特色消费街区建设,着力构建中英街、沙头角口岸、沙头角街区三位一体、错位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谋划推动了田心老旧厂房改造工程(沙头角商圈,时尚消费潮流园)、沙头角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含沙深路、沙盐路等)两个重点项目,旨在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升辖区的城区面貌和营商消费环境,让沙头角特色消费圈初见雏型。

接下来,我们将用好用足相关资金,抓好政策落实,重点推进商圈特色改造,推出更多旅游新地标、新产品、新玩法,将6平方公里区域从建筑风貌再到消费功能规划建设成为集港人、港企、港货为主的商贸业态,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另外,针对辖区老旧小区集中、基础设施滞后、群众改造意愿迫切的实际,我们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全力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城市更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比如:顺利完成东顺邮局、桥东(一期)、恩上村、东顺厂房宿舍与变电综合楼、沙头角梧桐路棚改等项目回迁安置工作。为盘活元墩头村旧改项目,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创新“主体更换+协议换签”机制,推动项目完成了实施主体确认。下一步将聚焦难点堵点精准发力,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尽快动工建设,争取早日让村民回迁,同时也能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南方+: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沙头角街道在招商引资、助企服务提效、提升市场活力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部署,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

邝峰: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第一生命线,围绕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盐田“5+3+1”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产业布局,瞄准榜单企业、领军企业、关联企业、朝阳企业等,力促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2024年以来,引进企业48家,其中包括国高企业2家,注册资本10000万元企业1家,其他重点项目5家,协同引进市级项目1家。

在助企服务方面,我们聚力为企服务“全链条”,制定印发了《沙头角街道推动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组建21个经济服务团队,针对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6大行业29项指标任务136家规上企业细化37项工作具体举措,全面联系走访辖区企业。今年来上门走访企业、商铺500余次,收集并解决诉求37项。通过实施“点对点”服务,我们搭建了良好的政企沟通服务交流平台,在惠企政策落实、帮助企业纾难解困、鼓励企业扩大投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我们还成立了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商会,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资源互惠共享,吸引更多企业来沙头角投资建设。

在提升市场活力方面,我们结合聚焦港人北上消费热潮,推动荣津·瀚海汇完成外立面升级改造,协助申领商业综合体硬件提升、环境改造支持补贴,已签约瑞幸、奈雪、德众叹、老碗会、桃百园、乐刻健身、金逸影城等知名品牌商户。同时我们还制作沙头角休闲美食导图,定位不同客群,明确标识餐饮、休闲、购物、手信、KTV、停车指引等,进一步丰富社交、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文旅休闲+精致生活”商圈消费区。

南方+: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沙头角街道有何创新做法,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

邝峰:一是创新践行“一线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全体干部职工下沉基层“行走沙头角”,身着“同心员”红马甲,化身市容、安全、情报、劝导、宣传“五员”,全面推行“五员”合一,对行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业务归属部门,由相关业务部门跟进处理并上报处理结果。截至目前,累计下沉一线“行走沙头角”1.1万余人次,干部队伍主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同时还建立日巡查、周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一年来,我们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街道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二是分类分策,我们将辖区的居住小区分为成熟小区和老旧小区两类,推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破题攻坚。成熟小区方面,以嘉信蓝海华府为试点,持续深化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小区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业委会改选工作,新一届5名业委会委员均为党员,实现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业委会主任“一肩挑”。以物业公司续聘工作为契机,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实行“共管账户联签制”,有效监管小区共有资金规范使用,以小区联席会议为载体,定期共商小区治理重难点问题。老旧小区方面,我们以山泉小区为试点,改选配强山泉小区党支部班子,实现小区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组建以热心业主为主体的小区自治“小管家”团队,以低成本方式承担小区治理职能,破解老旧无物管小区“无人管”难题。基于对山泉小区自治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推广,目前已陆续推动周边无物业小区纳入“小管家”团队,实现连片管理,形成规模效应,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无物业小区共享共治新路子。

三是坚守民生底线,提升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创新构建“党建+慈善”治理模式,以社区微基金为载体,联动党委、物业、商户等多元主体,精准对接辖区困难群体需求。通过设立急难救助、“肾爱无忧”等专项基金,累计链接资金111.7万元,帮扶31名困难居民,发放救助金17.7万元,并开展技能培训、慈善招聘会等赋能行动,惠及622人次。同时打造“邻里亲”等慈善品牌,举办公益集市、跳蚤市场等活动,培育全民慈善文化,2024年以来奖励见义勇为行为12件,激发社区共治活力。我们大力推动文化惠民,举办“左邻右里”系列音乐会进社区、进小区活动,打造了辖区居民喜闻乐见的“邻里”文化品牌,同时我们还探索“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开展麒麟舞传统文化培训班,去年沙头角麒麟队荣获第四届国际麒麟大赛传统项目金奖、自选项目冠军。在市容环境方面,我们锚定“天天干净、时时干净、处处干净”的目标,依托环卫一体化(城市管家)服务企业,推广环卫机器人、小型微型环卫机械设备,落实保洁员巡回清扫+无人机定点保洁的模式,做到街区“管理精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今年以来,辖区环境持续向好。我们用好“民意速办”“周四大接访”等机制,2024年以来妥善处理民生诉求和矛盾一千余宗,街道调委会荣获全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为守好社会安全生产底线,我们坚持科技强安,连续8年保持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领域“零事故、零死亡”,推动完善《社区应急工作明白卡》,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应急管理厅一页纸预案示范模板,获全省推广。

四是创新奖惩机制,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为激励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创新推出用好“两令两信一书一函”奖罚机制,在城市更新等攻坚工作中开展“揭榜挂帅”,一线识别考察干部,评定五星干将、团队和“红星”党支部、“五星”党员,选树先进典型激发队伍活力,实现干部所能与事业所需“双向奔赴”,营造了“善谋事、敢担当、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策划:甘雪明 杨磊

统筹:崔璨

撰文:徐怀 徐烜和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