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鹤山:村里建起村史馆,涵养文明新风尚

作者 任龙 2025-07-27 06:30

古老的陶片、捕鱼的竹篓、泛黄的书页……7月下旬,走进鹤山市沙坪街道坡山村村史馆,游客和村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看看老物件,回忆旧时光,共话现在的幸福生活。

“看到这些旧农具和老照片,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更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坡山村村民易琳琳感慨道。

文化是乡村之灵魂,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鹤山聚焦文明乡风建设,建起20余座村史馆,组织开展村史文化讲座、民俗文化展演、乡村记忆摄影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持续讲好村史故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高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坡山村村史馆。

坡山村村史馆。

旧粮仓变身村史馆

走进坡山村,崭新的村道让人眼前一亮,一幅幅精美的东坡文化主题墙绘在村道两侧悄然“绽放”,村民家门口的小公园绿意盎然。沿着村道进村,走上两三百米就能见到坡山村史馆。

坡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坡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参观坡山村史馆,仿佛开启了一场文化之旅。

史料记载,坡山村开村于唐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往海南儋州途中,曾在坡山村登岸休憩,当地人专门在其上岸的地方建造一座“东坡亭”以示敬仰。坡山村也是方奕智烈士、“影后”胡蝶及楹联学家梁俨然等名人的家乡。

一直以来,坡山村十分重视对村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去年7月,在鹤山市及沙坪街道支持下,坡山村着手建设村史馆。

坡山村史馆分为村史村情馆、烈士馆及名人馆三部分。

坡山村史馆分为村史村情馆、烈士馆及名人馆三部分。

“村史馆总面积320余平方米,由旧粮仓活化改造建成。”坡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霞介绍,村史馆分为村史村情馆、名人馆和烈士馆三部分,通过文字、数字和图片记录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坡山村的发展历程,增强青年一代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去年12月26日,坡山村史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迅速成为坡山村文化新地标,吸引村民游客参观竞相打卡。“坡山村很漂亮,古香古色,参观了村史馆才知道村里有这么多‘宝藏’。”游客苏女士说。

对坡山人而言,村史馆更是连结共同记忆的精神纽带。“有了村史馆,我们村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坡山村民易先生表示,不论是本地的坡山人还是旅居海外的坡山乡亲,到村史馆看一看,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大家才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把坡山建设得更好。

打造乡村文化地标

坡山村史馆,是鹤山打造乡村文化地标、振兴乡村文化的缩影。

2018年以来,鹤山以点带面推行“乡风文明十个一”工程(含“一馆”),充分挖掘各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乡村特色,打造了一批独具魅力的村史馆。

龙口镇霄南鲜卑古村落文化馆。

龙口镇霄南鲜卑古村落文化馆。

据统计,鹤山现已建成有一定基础及相应规模的村史馆20余个,成为各村留住乡愁记忆、涵养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载体。

村史馆建起来,村史讲起来。鹤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村史馆真正“活”起来,鹤山积极探索村史馆的运营管理模式,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村史文化讲座、民俗文化展演、乡村记忆摄影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村民群众对村史文化及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霄南村焕然一新。

霄南村焕然一新。

比如,龙口镇霄南村结合村史馆,开展鲜卑古村落马拉松、迎新春花卉盆景博览会、江门市第十八届农民运动会、霄南古村翰墨挥毫迎新春、古村寻宝奇遇记等活动,激发村民热爱家乡的正能量。

2024年以来,霄南村史文化馆累计接受群众参观1万人次,成为展示霄南鲜卑文化及鹤山乡村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村史馆还成为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其中,雅瑶镇陈山村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陈山火龙馆(村史馆)、举办摄影展览及画展文化活动、开展铁夫文化研学活动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址山镇云乡革命史迹陈列馆。

址山镇云乡革命史迹陈列馆。

小小村史馆,引领乡风“大文明”。随着一座座村史馆成为鹤山乡村大地的新地标,在延续乡村文脉、涵养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新活力,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注入强劲精神动力,加速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采写:南方+记者 任龙

图片:鹤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