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大雨如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内,有着大雨浇不灭的热情与激情。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乒乓球单打项目决赛正在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瞄准着目标冲刺,呐喊声与欢呼声连绵不绝。
“四川队,雄起!”50-59岁男子单打项目3、4名的现场,来自四川队的罗伟全神贯注,他的对手是来自江苏的薛凤卫。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台,脑海高速运转,思索着回球的线路,想着如何拿下每一分。对拉、进攻、削球……每拿一分,他都会举起双手,大喊一声,既是庆祝,也是鼓励。
这是罗伟的第三次全运之旅。此前,他最好的成绩是第五名,如今他站在3、4名决赛的赛场上,无论结果如何,于他而言都是胜利。
在第三局比赛中,他几次被对手攻破防线,比分一度落后,懊恼的神情让看台上亲友团的加油声不断加大。
“一定要冷静。”关键时刻难免想赢怕输,紧张的情绪让身体变得有些僵硬。于是,他丢掉了思想包袱,享受比赛。“我的对手到最后体力有些不支,喘气声变大,移动开始变慢,让我找到了胜利的办法。”凭借一记有力的进攻,罗伟拿下了比赛。
他不断向赛台上的亲友团挥舞双手,大声呐喊释放着激情。“我从小就热爱运动,喜欢打乒乓球,虽然我快60了,但是对运动的激情和热爱从来没有因为年龄而改变。”



罗伟赛后采访
十五运会的赛场,从来不只是巅峰的角力,也是热爱的交响。
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拿了金牌,让来自沈阳代表电力体育协会出战的孙诚出乎意料。“没想到能拿到第一块群众赛事乒乓球单打项目的金牌,刚刚看了一眼,微信已经炸锅了,都是亲友们的祝贺,他们在线上观看了我的比赛。”
孙诚是乒乓球的狂热爱好者,球对于他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周3场乒乓球赛是不可少的,如果有时间,就去各地参加业余乒乓球比赛。作为队内的一名“老将”,他积攒了很多相关的经验。
能参加十五运会,孙诚很激动,这不只是一场普通的赛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能参加全运会,是很多人的梦想。”
预赛时,孙诚过五关斩六将,以C组第一出线。凭借丰富的经验,他站到了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的1号台旁——这是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单打项目角逐金牌的比赛台。发挥出色的他,将金牌收入囊中。
“继续在乒乓球项目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吧。”这是孙诚与自己的对话。
终点线会消失,但冲向它的姿态永远定格;奖牌会褪色,但滚烫的初心永远铮亮。
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的赛场上,有来自大草原的牧场主,有忙于照顾孩子生活的二胎母亲,还有60岁才刚刚学球的爷爷。他们因为热爱,共赴十五运会赛场,每一次挥拍、每一次运球、每一次奔跑,都藏着他们的坚持和勇气。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体育的意义。
热爱可平复山海。如今,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搭建高水平竞赛平台,让更多人登上全国赛场,施展体育才华,将“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落到实处,这也是全运会更加温情、动人的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梁时禹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剪辑:实习生 黄舒晴 杨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