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偿献血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韶关张浩楠:这份 “生命接力” 我义不容辞

作者 范永敬 2025-08-07 16:24

近日,在广州定点采集医院血液科采集室内,张浩楠经过数个小时的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患有重症血液病的少年带去重生的曙光,成为全国第20734例、韶关市第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张浩楠今年23岁,是韶关市一名基层民警。从警校毕业后,他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光荣从警,生活中的他却有着细腻的温情,至今已累计无偿献血700毫升。

2022年7月,张浩楠积极参加韶关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夏季应急献血活动。填表时,献血屋的红十字志愿者问“先生,如果您愿意多留8毫升血样,就能加入中华骨髓库,未来可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详细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后,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他后来回忆说:“作为警校生,非常明白‘生命至上’的分量。入库不过是把这份责任延伸到更需要的地方。”就这样,光荣地成为全国340余万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中的一员。

入库后的三年里,张浩楠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某个患者产生交集。直到2025年6月,他接到韶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您好,您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名血液病患儿初配成功,您是否愿意在接下来环节配合中华骨髓库,进一步做高分辨检测?”

“我愿意!”张浩楠几乎脱口而出。挂断电话后,他才意识到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唯一希望,而匹配成功的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家人得知消息后有些担忧:“会不会影响身体?孩子你毕竟还年轻……”张浩楠安抚道:“我查过资料,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机采血小板差不多,也是献血的一种,用机器分离外周血干细胞,对身体没伤害。可那个孩子等不起啊!”

接下来的日子,张浩楠调整了作息,加强锻炼、合理饮食,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健康体检。当红十字会告知他高分辨配型成功且体检全部合格时,他笑着说:“这大概是我最特别的‘任务’,救一个孩子的命。”

8月5日,张浩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得知患儿主治医生反馈“配型相合度高,移植成功率很大”时,张浩楠长舒一口气:“值了!”

南方+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华永锋

编辑 杨韬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