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共有238名师生组成18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中山、茂名、潮州等地,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这些来自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队伍笃行青年志愿,展现青春激昂风采,一起来为他们点赞!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18支突击队助力“百千万工程”(可多选) 1.“鲜尚生辉”突击队 2.“珐彩华潮”突击队 3.“智汇青锋”突击队 4.“藏粤青锋”突击队 5.“乡音寰宇”突击队 6.“光电智援”突击队 7.“智汇炬流”突击队 8.“崖韵焕彩”突击队 9.“二十四帧心坊”突击队 10.“新途筑梦”突击队 11.“青禾本草”突击队 12.“智绘乡韵”突击队 13.潮州凤凰电商直播突击队 14.“绘美火炬”突击队 15.“水到鱼行”突击队 16.“红色光影”突击队 17.“智造匠心”突击队 18.“逐光筑梦”突击队 提交
1.“鲜尚生辉”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鲜尚生辉”突击队聚焦生物基高阻隔聚乳酸活性包装膜制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实验,以生物降解材料纸张为基材,结合生物成膜剂、阻氧剂、紫外屏蔽剂等原料,通过进一步研发制备高阻隔活性涂层,不断提高涂层性能参数,使其更好地适应产品的阻隔以及热封的要求,有效替代部分传统塑料包材,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2.“珐彩华潮”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珐彩华潮”突击队以礼遇金镶手工坊为载体,创新“非遗+国际化”模式。项目构建“工艺体验、文化研学、设计共创”三维体系。留学生可体验掐丝珐琅全流程,参观文创展厅了解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参与“非遗×国际”联名设计。其特色在于产教融合,将高校教学与工坊实践结合;工艺革新采用金属丝+树脂轻量化流程;国际化传播引导留学生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分享,形成传播闭环。留学生亲手创作融合中外美学的作品,从体验者转变为文化传播者,有效助力非遗出海与文化互鉴。
3.“智汇青锋”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智汇青锋”突击队实践团针对中山市古镇镇古四村社区传统垃圾桶存在的垃圾满溢清理不及时、分类投放引导不足、人工巡检成本高等问题,探讨引入基于LoRa和Wi-Fi的智能垃圾桶管理系统技术,通过智能垃圾桶的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垃圾自动分类;结合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优化清运流程,集成温湿度、超声波传感器及舵机控制装置,实现垃圾桶状态实时监测与自动管理。
4.“藏粤青锋”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藏粤青锋”突击队聚焦西藏特产的推广与赋能,以“选品溯源—产品创新—直播赋能”为路径,深入挖掘青稞面、牦牛薄脆片、“妈牧”牦牛纯牛奶等西藏特产的价值与故事。在选品溯源中,结合专业知识理解产品背后的民族协作与生态理念;在产品创新上,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如研发青稞馒头,确定青稞粉与小麦粉黄金配比,攻克青稞饼干配方难题;最终通过云端直播进行推广,各专业学子协同合作,展示产品品质、讲述文化故事,架起粤藏两地文化与经济桥梁,以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诠释青年担当。
5.“乡音寰宇”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乡音寰宇”突击队锚定茂名电白沉香非遗技艺国际化传播动能不足、产业创新活力待激发等核心诉求,依托高校国际化实践平台,以留学生团队为先锋,携跨文化传播视角深入电白腹地。项目直面沉香非遗活态传承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双重挑战,通过“国际传播+文创赋能”双轨并行策略,精心设计“从树到香”全链条沉浸体验(涵盖沉香采制、手工制作、产业链研学),深度剖析沉香企业如何支撑地方经济脊梁,并创新性探索荔枝、龙眼与沉香产业链的“果香+木香”融合可能。项目旨在以留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为天然媒介,激活电白沉香非遗文化基因,通过多语言文化助推中国传统沉香文化破圈出海,搭建中外文明互鉴的立体桥梁。
6.“光电智援”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智援突击队”是一支深耕基层服务的实践团队,以“科技赋能社会、智援民生需求”为宗旨,重点为中山市南朗镇滘心社区及周边区域提供精准服务。团队通过“科技教学、公益服务、需求调研”三大模块,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实效。在滘心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创新“AI+艺术”教学模式,通过音乐律动、光学实验、AI动画生成等课程,让科技知识直观可感;在社区广场设立“科技公益服务站”,开展反诈科普、心理疏导,手把手教老人用智能机。团队还联合滘心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收集AI应用需求,用光电智慧织就心理健康防护网,让科技扎根滘心社区民生,诠释职教学子“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担当。
7.“智汇炬流”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智汇炬流实践团深耕河网数字化治理一线,以中山市火炬高新区濠头村泵站为实践基地,直面基层治理痛点:初期为适配复杂场景,成员在不同时段(早中晚、晴雨雾天)现场摆拍危险行为,完成视频抽帧与图片标注,优化AI模型保障工作推进。团队联动当地水利所,结合现有设备,用技术手段降低改造成本,既完成摄像头校验、数据格式转换等专业工作,又通过活动强化社区安全意识。成员兼具技术研发与基层服务能力,以“科技守护水乡”为使命,在实践中打磨技术、积累经验,成为连接高校智慧与乡村需求的桥梁,推动河网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型。
8.“崖韵焕彩”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崖韵焕彩”实践队以“党建铸魂+大美育人”为核心引领,依托健康产业学院芮艺匠心美育工作站与柳滢春化妆品配方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将现代美妆设计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实地调研建立数字档案、结合飘色故事及服装设计飘色妆容、拍摄美妆美学视频等方式,为中山市南朗崖口飘色的人物妆容注入鲜活新韵,以实际行动驱动这项古老非遗焕发蓬勃的时代光彩。
9.“二十四帧心坊”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二十四帧心坊”突击队聚焦乡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短缺。突击队联合茂名市电白区青少年活动中心(12355服务阵地),以“影视表达”为媒介打造健康嘉年华活动,让青少年通过影像创作与解读释放情绪。同时,团队深挖电白本土文化内涵,设计文化探寻环节,让青少年在了解地方历史与人文中滋养心灵,用文化故事搭建情感共鸣桥梁,实现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的双向赋能。“帧·见心灵”暑期儿童青少年公益活动覆盖超120名青少年、20个家庭,产出音频1个、视频2个、推文2篇,为电白区构建“心理+文化+家庭”可持续服务模型,提升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自信,间接赋能文旅推广潜力。
10.“新途筑梦”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新途筑梦”实践团聚焦中山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团队直击该群体职业发展路径模糊等现实问题,通过走访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从业者,结合社区访谈与数据梳理,系统剖析问题成因。同时,团队积极挖掘当地在群体服务、治理参与方面的创新案例,总结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此次实践为破解新业态群体治理难题提供了青年视角,也为基层治理创新注入了青春力量。
11.“青禾本草”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青禾本草研学先锋队用设计赋能中草药种植园区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针对中草药种植园区存在的品牌建设滞后、运营粗放、宣传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团队凭借在品牌设计、文创产品开发、服务体验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走访,用户访谈,研学活动体验等方式,系统分析企业、游客等多方需求,重构园区服务流程与体验触点;为园区设计品牌形象系统,提升园区品牌认知度;制作宣传海报视频、打造园区文化IP及衍生文创产品,增强情感连接与传播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研学课程体系,吸引客流、深化品牌文化传播,促进运营管理精细化。团队用设计助力中草药主题文旅发展,用创新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
12.“智绘乡韵”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智绘乡韵突击队立足中山市火炬高新区联富社区特色文化资源,深入社区实地走访调研,对碉楼、宗祠等历史建筑,以及“濠头木龙”“郑家棍”等本土民俗技艺进行提炼转化,融合现代视觉语言,设计具有本社区特色的乡村品牌视觉系统,并延展至文创产品、环境美化、文明乡风实践活动等多元场景,全方位展现联富社区文化魅力,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与未来社区打造。
13.潮州凤凰电商直播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潮州凤凰单丛茶电商直播突击队带着热忱与技术奔赴潮州乡村。这支队伍由财经商贸学院6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本次活动由潮州籍学生在家乡用直播讲好凤凰单丛的历史故事,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探索用AI技术解决农产品直播和短视频的堵点和难点问题,用镜头记录凤凰单丛背后的匠心神韵,用青春的声音助力家乡农产品出村入市。
14.“绘美火炬”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绘美火炬突击队”聚焦乡村振兴与环境提升,推动文化赋能社区发展。团队以中山站场片区道路两侧800余米墙面作为载体,以中山本土非遗和特色美食为核心主题,通过墙绘活化文化资源,既提升人居环境,又打造文化展示窗口,兼顾环境美化与文旅引流。
15.“水到鱼行”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水到鱼行”实践团深入中山市火炬高新区张家边中心市场及周边区域,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详细了解普通民众的购鱼偏好与消费频次。另外,团队成员还走访中山市黄圃镇,积极探究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潜力,重点考察腊鱼肠和腊鱼干研发的市场需求与可行性。实践团将持续发挥专业所长,以实际行动助推水产养殖业创新发展,携手书写渔业振兴新篇章,为中山市水产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事业注入青春动能。
16.“红色光影”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光影”突击队聚焦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长山村、石古湾村、黄羌村、龙湾村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以视频记录和红色文化宣传的方式,整合马踏镇古建筑群与革命历史资源(杨瑞芬故居、赤岭革命烈士纪念碑、潮乌庙等),用镜头记录富硒稻谷、杨梅园、百果园的绿色实践,连缀起“红土绿韵”的乡村振兴鲜活图景,强化农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添薪加柴。
17.“智造匠心”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智造匠心”突击队组织成员奔赴中山市三乡镇、火炬高新区等用工密集区域,采用多元调研形式探寻问题本质并提出可行策略。突击队与企业深度交流,了解其用工需求和对女性员工的态度;发放“妈妈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妈妈”们就业诉求;组织召开座谈会,搭建企业、“妈妈岗”求职者与相关部门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信息共享。突击队还为“妈妈”们定制专属培训方案,通过线下开展电商运营、直播技巧培训,线上开展心理辅导、法律权益讲座,为她们全方位“充电”赋能。
18.“逐光筑梦”突击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逐光筑梦”突击队主要由学校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获得立项的团队成员组成。突击队与中山市南区马岭社区结对开展“马岭社区暑期公益夏令营”,成功举办了两期科学小实验趣味课堂,为马岭社区的中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活动不仅让马岭社区的中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光学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突击队的成员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公益科普活动,为更多孩子走近科学、热爱科学贡献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马瑞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