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收到了一笔2000元的善款,捐款人小倪的这番善举已坚持了6年。
对协会的志愿者来说,小倪并不陌生。曾经,她是一名家境困难的学生,在协会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小倪就与协会约定:“每年捐助2000元给困难学生。”
从受助者到资助者,小倪的爱心接力故事印证着——在汕头,慈善从来不是单行线,而是照亮更多人的星光。
老旧房里的求学梦
时间回到2018年7月,在汕头市金平区乌桥岛上,阳光透过老旧的门窗落在困难大学生小倪的脸上。接过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送来的6000元助学金时,小倪的声音里藏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谢谢,我一定会努力学习。”
这是协会为她送去助学金的第三年。那双清澈眼睛里闪烁的泪光,不仅是感动,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彼时,小倪的家是一间居住多年的老旧房子,墙壁上斑驳的裂痕像时光刻下的伤痕,每到雨季,漏雨的屋顶让小倪一家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
小倪的父亲早逝,母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双腿残疾无法行走,常年靠药物维持基本生活。从高中起,小倪就承担着照顾母亲的责任,课余在餐馆洗盘子、发传单,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那时候最怕开学,学费像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她曾在日记里写道。直到2016年,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的志愿者敲开了她家的门,带去了第一笔6000元助学金,也带去了穿透阴霾的光。
从受助到助人的爱心接力
2019年,小倪顺利毕业,找到了一份文员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到账的那天,她来到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递上一个信封:“这里面是2000元,我想资助一名和我一样的困难学生。”
志愿者们打开信封时,发现里面的钱被整齐地叠成小方块,像是攒了很久的心意。“我永远记得拿到助学金时的心情,那种被人托举的温暖,现在我也想传递给别人。”小倪说,她和协会约定,以后每年资助2000元,帮助与她一样的困难大学生。
2022年5月,乌桥岛改造工程启动,小倪一家搬进了新天家园的电梯房。搬家那天,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10多名志愿者一起帮忙搬家,志愿者们为她们买来了床架、衣柜等家具,小倪感触良多:“以后再也不用怕漏雨了。”
义工们帮助小倪一家搬进新家。
义工们帮助小倪一家搬进新家。
在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的档案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都藏着一个类似的故事。成立10年来,协会累计资助困难大学生50多名,资助助学金超过20万元。
如今,小倪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周末经常去社区陪老人聊天。那些曾经温暖过她的善意,正通过她的双手,流向更多需要的地方。
南方+记者 杨立轩
通讯员 吴伟兵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