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温差”的夏天:一边是企业并购的“热”,有广东上市公司大刀阔斧,豪掷百亿买下整条赛道,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另一边则是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较为“冷静”,一众民营房地产企业仍在小心观察,等待时机。
行业分化的“体感”反映到数据,体现为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一定波动。在从业者看来,如何让“看不准的预期”变成“算得清的回报”,成为调整过后信心回归的关键所在。
南方+记者 苏韵桦 摄
南方+记者 苏韵桦 摄
民间投资是发展预期和信心的风向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规模巨大的民间投资扮演着重要角色。围绕创造新需求,改善行业预期,广东正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开放新领域,对民间投资加以引导和鼓励。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转向,“投资于人”、城市更新、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的密集出现,新商机涌现,正为巨量民间资本提供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挖掘新需求
经略万亿级新蓝海赛道
受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影响,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处于承压状态。但随着宏观政策的转向,如发放育儿补贴等政策出台,释放“投资于人”、着力扩大内需等强力信号,一部分嗅觉敏锐的民间资本已经开始布局。
投资人李先生所在的机构就果断出手,瞄准大热的芯片、机器人赛道,向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抛出“绣球”,在天使轮、A轮提供融资数千万元。
“投资的项目包括高端制剂、内窥镜芯片等产品的研发企业,相关产品需求广泛,我们看好市场前景。”李先生说,“需求决定产品,产品决定盈利模式,对有能力完成闭环的好项目,我们心甘情愿当耐心资本陪企业成长。”
需求离不开生产,生产离不开投资。从民间到官方,从需求端入手刺激投资正日渐成为共识。顶层“指挥棒”挥动,万亿级蓝海的想象空间随之打开,成为民企“敢投、愿投、长投”信心所在。
南方+记者 张迪 摄
南方+记者 张迪 摄
3月,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引导消费品以旧换新、入境消费、汽车消费、冰雪消费、文体旅游消费等迅速增长,新消费赛道随之重新激活;“兴趣经济”“情绪经济”等新概念出现,市场看好其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市场机构的统计显示,3月以来,全国新消费领域融资事件的数量、融资额均显著上升,健康食品、宠物消费、智能生活等细分赛道出现亿元级股权融资事件。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认为,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点题内需与消费,会议明确各地各部门接下来工作重点的同时,也将进一步驱动消费和投资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赛道头部不乏广东企业的身影。目蔚科技、宠会说均在上半年拿下亿元级融资,而这两家企业成立也都未满2年。“广东拥有超过1.2亿常住人口和1.5亿实时在粤人口,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资源要素聚集,为民间投资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说。
年中以来,深度调整中的房地产业也迎来新玩法。5月“好房子”新规落地后,广州住宅100—150平方米户型去库存速度显著加快;深圳800万—1500万元住宅成交量上升,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此类房型多为“卖旧买新”刺激交易,说明改善型需求旺盛。
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进入下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城市更新”,继续释放重要信号。与此同时,广州深圳的地产REITs项目筹备、发行动作频频,7月上旬,广州安居集团对外发布租赁住房基础设施公募基金(REITs)基金管理人服务招标公告,计划发行规模不低于8亿元的公募REITs;7月下旬,深圳安居类REITs二期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设立。
“未来,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方式将转为参与城市更新及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将涌现出一批会盘活、懂运营的经营性企业。”李宇嘉说,“REITs和存量资产盘活、更新、改造、运营联系紧密,经营性资产的整体资金回收,预计将经常性依赖于REITs市场。这有利于带动社会资本、居民资金进入,共同探索存量时代的价值新蓝海。”
开放新领域
为民间资本提供广阔舞台
4月以来,随着A股指数的不断攀升,二级市场活跃度持续升温。数据显示,广东上半年证券交易额猛增64.5%,其中股票交易额58.3万亿元,增长67.1%;基金交易额12.1万亿元,增长147.2%。
“今年以来,千万元级资本规模的投资人倾向于通过机构购买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盛冠达私募基金董事长黄灿说,“流动性是他们考虑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个人投资人任庆的观察中,今年以来,受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可预期性与不确定性持续拉锯,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意愿略显不足。
市场信心与充足可靠的项目供给紧密相关。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相关现象凸显了扩大有效投资的紧迫性。
南方+记者 张令 摄
南方+记者 张令 摄
对此,广东今年出台26条举措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聚焦铁路、高速公路、先进制造业、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梳理形成向民营企业推介的重大项目和应用场景清单。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分两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104个,计划总投资2158亿元,并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台山3、4号机组、陆丰和太平岭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还透露,接下来将加大力度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加快将核电、水利等一批收益水平适中、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推介给民间资本。
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各类新机制,市场均抱有积极态度,“接下来,民企将‘用脚投票’反馈政策效果。”任庆说。
朱克力建议,国企可主动承担重大项目投资,展示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为私营部门树立信心;国资平台则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运作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特别是那些在首发经济探索中表现突出的新兴企业。同时,加强与私营部门合作,通过混改或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提升整体竞争力。
产业资本发力
上市粤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6月,辽宁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重工产业园内机器昼夜轰鸣,全球订单纷至沓来,交船期已排至2029年。作为新崛起的造船商,恒力重工的火热业绩,正转化成广东潮州一家老牌陶瓷企业松发股份的亮丽财报——预计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5.8亿元至7亿元。
这是松发股份顺利完成“小蛇吞大象”跨界并购的首份“成绩单”。4月,松发股份为走出陶瓷业务持续亏损的困境,以80亿元并购恒力重工,一举转型成为高端船舶制造商。这是广东传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迸发活力的生动缩影,也是产业资本主导的资源再配置的典型案例。
广东有88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七成。还有诸多民营上市粤企以并购重组为路径,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TCL科技为例,半年内接连完成两起百亿级并购,以资本运作破技术壁垒,从而持续巩固领先地位。
在广东,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目的,由产业资本推动的并购重组热潮已掀起。来自广东证监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已完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41家次,金额达375.94亿元;正在推进中的并购重组有151家次,涉及金额669.5亿元。
南方+记者 钟志辉 摄
南方+记者 钟志辉 摄
“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资源优化配置浪潮,正在推动广东产业结构的加速升级。”有鱼科技创始人、CEO袁季认为,广东并购重组市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
去年9月,证监会“并购六条”落地,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今年初,广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构建“股、债、基、期、指”联动的多层次支撑体系,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并购重组铺设了“快车道”。广州于4月8日发布“并购重组十条”,并设立100亿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为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并购重组提供基金支持和专业赋能。
成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建立并购标的库、发展并购基金、设立二手份额转让基金……一系列持续激活并购重组市场的措施逐步落地,将资本市场发展与广东的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相结合,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南方+记者 邵一弘 张艳 黄应来 唐柳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