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揭阳的乡村、社区、校园,阵阵书香、悠悠古韵扑面而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暑期文明实践活动,在这片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热烈开展——
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志愿者们用热情和创意点亮城乡文化生活的每一隅;
城乡之间、人文之间、代际之间,因文化共鸣而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文明力量。
今年7月,由揭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统筹策划,“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暑假”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未成年人为主体、以阵地资源为支点,揭阳各地正通过文明实践的生动实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让文明新风“动”起来、“聚”起来。
这个暑假,在揭阳东湖书院大讲堂、进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集合了“说戏+唱段+对话”的戏曲课、手工课、英语课、科学实验课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心中种下精神文明的种子。在揭东区玉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霖磐镇新华悦读空间等地,来自“文化点单”菜单上的潮绣、剪纸、国画等课程一一上线。孩子们边学边练,一针一线,一撇一捺,静心沉浸在非遗的世界里。当地村干部说:“以前的暑假是‘放羊式’,现在孩子们愿意来阵地里自觉打卡上课,文化慢慢‘种’进了心里。”
惠来县也紧扣“和美揭阳 文明聚力”主题,在惠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惠城镇新时代实践所、华湖镇新时代实践所等地,由志愿者主讲家训家风故事讲文明礼仪、非遗美食手工制作、非遗技艺表演等课程内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互动,许多家长也主动参与,形成了共育良好风尚的浓厚氛围。
从“讲文化”到“玩文化”“用文化”,揭阳把传统文化融入孩子们的假期日常,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有烟火气,也让文明实践更具黏性与温度。
阵地活起来,文明才有归属感。今年暑期,揭阳市依托全市已建成的17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盘活农家书屋、村史馆、文化礼堂等资源,联动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实现阵地“多点开花”。
在普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中心小学开展“百千万工程”、红色故事、科学实验等主题活动,孩子们或背诵古诗词,或装扮成古代诗人,在吟咏与演绎中感受非遗文化。在揭西县,潮汕工夫茶、剪纸、书法等文化课成为“爆款”,志愿者细致布置氛围、讲学授课,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心得。
活动别出心裁,在文明实践所里打造“非遗+科创”课堂,既有潮汕木雕、陶艺体验,也有科学小实验、环保DIY,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火花……这种“动静结合”的课程设置,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充实,在体验中成长。揭阳各地涌现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把“文化味”写进“烟火气”,仅7月份,全市各地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暑假”活动1000多场,参与人数6万多人(次),文明阵地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家长们的“放心港湾”、文化传承的“接力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的点滴中流淌。
清凉过盛夏,安全不“降温”。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期间,着重做好暑假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今年暑假,揭阳各地因地制宜强化防溺水工作部署,通过加强水域巡查、深化安全教育、落实校家社协同监管等举措,全力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实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其中,在榕城区、揭东区等地的公益课堂上,志愿者围绕防溺水安全教育,结合各地发生的溺水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了溺水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文明实践阵地举办了100多场防溺水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文明实践的过程,也是城乡共建的过程。在“和美揭阳 文明聚力”主题活动中,志愿者、社工、老师、老党员、村干部等揭阳各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人人都是传播者、参与者、建设者”的良好氛围。有地方干部感慨:“以前是政府‘唱独角戏’,现在是全民一起‘大合唱’。”
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暑假”活动中,各地还融入了廉洁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孩子们通过绘本阅读、绘画创作等方式认识廉洁、弘扬正气。更可贵的是,这些“文化的种子”正在一代代人中播撒传承:爷爷讲红色故事,妈妈教剪纸技艺,孩子背潮汕童谣……文化与情感同频共振,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共享。
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百千万工程”的引领推动作用,把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最活跃的地方,把传统文化的根脉扎在基层最深处。揭阳正以“文化味、烟火气、思想性”三位一体的文明实践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共进,让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地有声”。
从阵地到人心,从课堂到生活,揭阳这个夏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们最美的假期风景,也成为建设“和美揭阳”的深厚底色。
文字:唐楚生 张冰纯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