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短短的9天,让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路的春园永远载入了史册。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春园。黄剑 摄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春园。黄剑 摄
1923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春园(今新河浦路24号)。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来粤,紧张筹备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至少有40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等一众杰出代表,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均在此地居住与办公。他们深入研讨革命方针政策,精心拟定三大宣言及各项决议案,这些智慧的火花汇聚成推动中国革命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
如今,走进春园24号,透过木床、书桌、老照片这些静默的物件,仍能想象百年前那个夏天,革命先驱们在此工作的场景。作为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三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南方》杂志与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的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推出“一馆一物一记忆”(第二季)系列文章,本期带您走进春园,重温这段革命历史。
中共中央机关的办公地
“春园是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当时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的是党的领导人。”近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启动“行走的3号课堂”首场“东山漫游之旅”,该馆馆长朱海仁在位于越秀区新河浦路的春园24号讲述了革命先烈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广州作为革命策源地,不仅群众基础深厚,革命氛围也尤为浓烈,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的春园周边环境清幽,房屋稀少,门前还有一条连通珠江的小河,乘船即可直达,交通便利,十分适合开展革命工作。
1923年3月至4月期间,中共三大代表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先后抵达广州。为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机关于同年4月迁驻广州,办公地点就设在春园。
中共三大召开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分批秘密赶赴广州。毛泽东从上海乘船辗转抵达后入住春园,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瞿秋白、向警予等革命先驱也陆续汇聚于此。1923年6月,《新青年》在广州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
春园内部的楼梯,体现出当时的西洋建筑风格。
春园内部的楼梯,体现出当时的西洋建筑风格。
沿着楼梯登上春园二楼,宽敞明亮的客厅映入眼帘。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召开多次重要会议的场所。中共三大闭幕后,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春园24号楼二楼客厅开会,研究中央局成员组成及分工,决定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二楼会议厅(复原) 。
二楼会议厅(复原) 。
春园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中共中央在此驻留的短短数月间,不仅直接指导中共广东区委开展工作,更成功筹备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共三大的重要舞台
新河浦历史街区既是中共三大召开地、也是广州近代史缩影的独特区域。
会议期间,“春园”成为党中央机关人员活动的重要场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的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等都住在“春园”24号,并在客厅开会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起草大会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1923年中共中央移驻上海后,苏联政府驻广州代表、任孙中山政治顾问的鲍罗廷和苏联政府驻广州军事顾问团总顾问加伦,入住春园26号,孙中山和廖仲恺都曾到此拜访苏联友人。
春园24号旧照。图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春园24号旧照。图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中共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在春园起草《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发出“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共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促成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和首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统一战线的先河,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由“社会革命”向“国民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群众性政党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大革命的历史新时期。
传承不灭的革命精神
现在,修缮一新的春园揭开了往昔神秘的面纱。步入室内,左侧则是蔡和森、向警予的居所。沿着走廊前行,便来到毛泽东当年的住处。
毛泽东办公室(复原),投影仿佛能看到他在此沉思、谋划。
毛泽东办公室(复原),投影仿佛能看到他在此沉思、谋划。
蔡和森、向警予办公室(复原)。 欧广傑 摄
蔡和森、向警予办公室(复原)。 欧广傑 摄
沿着狭窄的楼梯走上二楼,仿佛还能看到当年代表们的身影。同层还设有陈独秀、李大钊的居室,两间房格局相仿却各具特色。
陈独秀办公室(复原),桌面上摆放着文件和《新青年》。
陈独秀办公室(复原),桌面上摆放着文件和《新青年》。
李大钊办公室(复原)。图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李大钊办公室(复原)。图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三楼会客厅氛围轻松。马林的房间尤为引人注目,是英文打字机、留声机与鹅毛笔的搭配。
三楼会客厅(复原)。
三楼会客厅(复原)。
马林办公室(复原),他曾在此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马林办公室(复原),他曾在此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张太雷办公室(复原) 。
张太雷办公室(复原) 。
1923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从广州撤离。此后,春园历经沧桑,而今又重焕新生:春园——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于1993年8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含春园)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通过升级展陈再现革命原貌。如今驻足园中,原样保存的木床、书桌与老照片令时光仿佛凝固——这里不仅是中共三大的历史见证,更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地标。
岁月在这里沉淀,薪火在这里相传。春园的故事,正化作新时代征程中不灭的星火,永远照耀着后来者的道路。
馆方特别推出了趣味探索手册,帮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历史细节。
馆方特别推出了趣味探索手册,帮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历史细节。
出品: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
部分摄影:许俊仟 贾筱凝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健鹏
【海报设计】程子宜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叶石界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