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饭圈”盯上“国宝”,大熊猫保护成“粉黑大战”秀场

南方周末 2025-10-14 16:36

▲2024年6月12日,四川阿坝州,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游客正在拍摄“福宝”。(视觉中国 / 图)

▲2024年6月12日,四川阿坝州,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游客正在拍摄“福宝”。(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5608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当“饭圈文化”从针对娱乐明星、体育明星,逐渐延伸至大熊猫保护领域,部分极端粉丝的谩骂、造谣、举报,已开始严重影响相关机构的正常研究保护工作。

大熊猫饲养员“张爸”希望猫粉们理解,“我们要尊重大熊猫这个物种的天性,并根据这样的天性来饲养大熊猫。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与其改变,不如尊重”。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唐珠安冬

责任编辑|崔慧莹

大熊猫饲养员“张爸”时常怀疑,自己到底该怎么养大熊猫?

他绞尽脑汁给大熊猫做创新的玩具,如果大熊猫粉丝(下称猫粉)不喜欢,他会被谩骂、举报;如果猫粉很喜欢,同事们也要挨骂——猫粉会“拉踩”(“饭圈”用语,意为捧一踩一)其他饲养员不够用心。

当“饭圈文化”从针对娱乐明星、体育明星,逐渐延伸至大熊猫保护领域,部分极端粉丝的谩骂、造谣、举报,已开始严重影响相关机构的正常研究保护工作。

2025年8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下称熊猫中心)回复南方周末采访时指出,在社交媒体上,有部分猫粉制造大熊猫在内圈被打、被饲养员恐吓、脸颊被植入电池、被抽骨髓等谣言,质疑野化放归、国际合作等科学决策,甚至人肉搜索饲养员,网暴他们的家人。

此前,如何对这些“网络谣言”进行法律制裁是一道难题。2025年,四川省的司法机关办理了多起涉“大熊猫遭受虐待”“买卖熊猫皮”的谣言案,为首的三人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2025年9月18日,该案例也被列入公安部开展“净网—2025”专项工作以来,公布的10起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

2025年9月22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明确提到要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整治鼓动“饭圈”粉丝群体恶意拉踩、攻击、谩骂或者组织批量举报投诉等行为。

“动物保护是科学,不是情绪狂欢。”熊猫中心曾严正声明,要坚决抵制网络暴力以及“饭圈文化”的入侵。

为助力多方对话,南方周末独家联系了国家林草局、熊猫中心、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多个相关机构及部分粉丝代表,探究“饭圈文化”究竟给保护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只熊猫,多个奶爸,粉丝掐架

在大熊猫界,北京动物园的萌兰、旅韩归国现居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福宝以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和花(花花),在微博的萌宠超话里,并称为国内“熊猫三巨头”。

2025年7月4日,大熊猫萌兰刚刚度过10岁生日,作为一位“星二代”,他自小就颜值出众,极擅攀爬,还曾“越狱”,凭“一字马”等独门绝技,被猫粉称为“西直门三太子”。

2024年2月20日,北京动物园,游客在大熊猫馆观看“西直门三太子”萌兰的一字马表演。(视觉中国 / 图)

2024年2月20日,北京动物园,游客在大熊猫馆观看“西直门三太子”萌兰的一字马表演。(视觉中国 / 图)

猫粉王昕爱了萌兰8年,几乎参与了萌兰的每一个生日庆祝——与娱乐、体育明星一样,猫粉会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心上熊”庆贺生日,比如在微博上组织抽奖,给送祝福的幸运粉丝赠送奖品等。

“以前我们还会组织线下聚会庆生,但现在萌兰流量太高了,动物园都挤不进去。”王昕说。近些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发展,一群背着“长枪短炮”和直播设备的熊猫主播们同步走红,猫粉把“心上熊”看成孩子一般,每天关注它们的饮食营养、居住环境与活跃情况等。

而在猫粉们高频次、长时间的关注之下,许多饲养细节问题的争议开始涌现。

比如,萌兰的一位饲养员,曾因性格相对内向,被猫粉质疑缺少与萌兰的互动;另一位饲养员,因长相帅气且有更多互动,获得了不少猫粉的喜爱。

作为粉丝们最大、最集中的聚集地,微博超话的人数、等级、发帖数等常常会被用来衡量明星IP的影响力,通常由官方后援组织维护运营,不会过度分散。

猫粉杨蕾告诉南方周末,因为猫粉内部的分裂,根据粉丝们喜欢的饲养员“奶爸”不同,萌兰的微博超话一度从一个变成了三个,作为微博上小有名气的熊猫博主,杨蕾目前有数万粉丝。

杨蕾也很苦恼,每次发博前都会措辞谨慎,但仍旧免不了被误读。“一旦说些言论,就可能被冠上‘黑饲养员’或‘饲养员粉’的帽子,但如果沉默不语,又会被指责为不关心萌兰的境遇。”

杨蕾指出,喜欢不同饲养员的猫粉之间,也常常吵架。比如“A奶爸”值班时,不喜欢他的粉丝就会挑毛病,说“竹叶没洗干净”“今天笋少了”;“B奶爸”值班的时候,也有其他猫粉“挑刺儿”反击。

熊猫中心也在回复南方周末的采访中指出,福宝也面临相似的问题。比如,今天“福宝”胃口好,多吃了两斤竹子,则会被过度解读为某个饲养员“有爱”,适合养“福宝”。“福宝”发情或假孕了没胃口,恰好是另外一个饲养员在管理,这个饲养员就被解读成虐待“福宝”的凶手。

猫粉们的质疑争吵甚嚣尘上,逐步激化成对饲养员“奶爸奶妈”的网暴,明星“饭圈”常见的粉丝极端行为也出现在猫粉群体中——在微博发表引战(“饭圈”用语,指故意挑起争端、制造冲突)言论、在线上或线下辱骂侵扰工作人员等。

利用大熊猫“起号”牟利

有猫粉纯粹地“为爱发电”,但也有人打着“独家动态”或“大熊猫维权账号”名义,刻意发布错误解读甚至编造的谣言,在粉丝群体内“引战”博流量牟利。

2023年初,旅美大熊猫乐乐死亡、同在美国的大熊猫丫丫“骨瘦如柴”等信息被爆出后,大熊猫的相关话题热度飙升。一个注册名为“大辽皇后”的账号,以“爆料”“掌握内幕”等伪噱头,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呼吁保护大熊猫,逐渐在猫粉圈内有了一定知名度。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人民检察院告诉南方周末,该账号由一对夫妻白某和徐某注册,他们并非真正的猫粉,只是看到大熊猫话题关注度高才假扮猫粉,还将自己包装成保护大熊猫的“发声者”。

在利用大熊猫的流量成功起号后,白某和徐某迅速在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十几个粉丝群,持续一年发布各类搜集编撰的不实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其作品累计浏览量达54万余次。

据新华社披露,公安机关初步查明,白某和徐某通过直播获取收益3万余元、向粉丝募款14万余元,累计牟利17万余元。

与“大辽皇后”类似,利用大熊猫的流量牟利的账号还有不少。直播打赏、粉丝募捐是这些账号最主要的“圈钱”方式,越聚集猫粉的关注与爱心,越有利于“流量生意”。

杨蕾就曾遇见过一个专门做大熊猫萌兰直播的主播,自称最爱萌兰。“平时各种卖惨,到了萌兰生日期间就开始利用萌兰集资,说是帮萌兰过生日搞大屏。除此之外还会建VIP群,进群之前需要一人交几百块钱。”

更有甚者,还编造谣言吸引流量,譬如“熊猫基地有地下室,地下室里面的液氮用于电击取精、抽骨髓、打血洞、活取下丘脑”。2024年5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曾专门发文辟谣,称相关科研工作均严格遵循“非损伤性研究”原则。

2024-2025年期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曾联合央视网熊猫频道,发布纪录片《艰难的孕育——揭开“电击熊猫的真相”》《走进大熊猫科研实验》,揭秘大熊猫人工繁育和科研实验全流程,再次正面回应大熊猫科研实验均遵循“非损伤性研究”原则,并不存在活体实验情况。

而“某某专家已经被抓起来了”等毫无依据的指控,也被包装成“真相”在网络上流传。熊猫中心回复南方周末,因部分极端猫粉的举报,一些科研保护工作安排无法正常进行,正常的大熊猫国际合作交流也受到了影响。

“明明是正常的饲养管理,却被片面解读,口诛笔伐。”“不管怎么做,在有一部分人看来都是不对的。”包括“张爸”在内的多位大熊猫饲养员告诉南方周末,在遭遇严重网暴后,有饲养员长期失眠抑郁需遵医嘱服药。

熊猫中心还指出,有些主播为了获取“独家画面”,不顾安全,在公路上拦截大熊猫运输车辆进行直播;有人在基地内公然追赶、辱骂大熊猫专家,拉起反对所谓“黑实验”的横幅。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大熊猫的安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加班深夜转运。”大熊猫饲养员“张爸”告诉南方周末,部分熊猫因为线下的干扰而错过最佳繁育期,饲养员们也被贴上了“偷运、贩卖大熊猫获利”的标签。

“饭圈化”失序失控,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作为粉丝,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进行维权,在相关话题下“屠版”铺满维权信息,大量@相关官方账号或在评论区刷屏留言、向平台进行举报等,都是常规操作。但或许一些粉丝可能没意识到,当所谓的“饭圈文化”失序失控,他们甚至有可能被裹挟到违法犯罪的危险边缘。

熊猫中心介绍,有假猫粉们通过短视频、直播和粉丝群接近真猫粉,试图挑唆不知情的猫粉对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电话骚扰、短信轰炸,还有人频繁报警、向政务邮箱发送海量邮件。

譬如前文谈到的“大辽皇后”案件,相关的官方机构从2020年起,就多次发布辟谣信息。白某、徐某承认看到过辟谣信息,也认识到自己发布的是虚假信息,但是他们认为,越是虚假的、所谓“黑料”的信息,越是能够引发关注,越是在“熊猫圈”有一定“权威性”。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回复南方周末,为了维持网络流量、提升人气、吸引粉丝,白某、徐某在网上扒一些资料,配上诱惑性、蛊惑性很强的音乐,加上带有引导性、诋毁性甚至侮辱性的不实文案,发布在网络空间。

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白某、徐某“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将信息在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因犯寻衅滋事罪,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与一年二个月,二人当庭表示认罪服判。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表示,被告人白某、徐某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这一认定,从法律层面将网络空间中的造谣生事、煽动对立并对现实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的行为,纳入了传统“公共秩序”的规制范畴。

与此同时,司法的回应并未止于个案的判决。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介绍,他们已多次对公安机关查获的其他多名参与造谣的自媒体博主,依法提前介入,实行“分层分级”处理,包括根据行为危害性和主观恶意程度,引导侦查机关系统梳理涉案事实、固化电子证据等。

熊猫中心介绍,现在甚至有营销账号和造谣者,将手伸进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编唱大熊猫被虐待呼吁它们回家的歌曲和舞蹈,让青少年儿童唱跳。一系列的刻意错误解读和对动物保护的娱乐化,甚至让个别青少年儿童将对大熊猫的情感投射,转赂对大熊猫工作者的过度幻想、个人崇拜、盲目追捧或无端仇视。

7月25日,熊猫中心发布《守护熊猫净土,抵制网络暴力——致全体关心大熊猫朋友的倡议与严正声明》,重申了“坚决反对和抵制饭圈文化”的立场,同时强调将会全面启动证据收集与保全工作,坚决通过公、检、法等途径,追究造谣者、网暴者的法律责任。

“为熊猫好”的边界在哪?

“福宝今天院子里有除了球以外的新丰容(指改善圈养动物环境的措施)吗?有大树爬了吗?”

“现在的竹子品种她不喜欢吃,你们不会换换种类吗?”

在各大猫粉聚集的熊猫超话中,类似的建议诉求几乎每天都在提出。猫粉们会通过观察,记录大熊猫的吃笋数量和时间,食物的品种与新鲜度、活跃玩耍的时间以及是否与饲养员互动等信息,也都被细致记录。

为了让熊猫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有猫粉逐帧学习专家讲解的视频,只为更准确地辨认大熊猫的体征变化;有人自发整理科普资料,在社群中耐心纠正“投喂”的冲动提议;还有人熬夜守护直播镜头里幼崽能否安稳入睡的每一个瞬间。

大熊猫福宝旅韩归来后,微博超话中也多了些韩国猫粉的关心和问候。“那里比现在住的地方更宽敞,离大自然更近,游乐设施也不会有噪音,所以对福宝来说可能更好。”其中很多猫粉也跟随福宝来到中国,他们背着福宝的“痛包”(挂满福宝周边的包),上面插着福宝最喜欢的油菜花。社交媒体上的韩国熊猫“站姐”,为了看到在雪中玩耍的福宝,更临时从机场返回卧龙神树坪基地。

“亲妈粉”们看着园区的“心上熊”,就像将孩子放在学校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待遇和关注,所以对机构总是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出现各种投诉。“本质原因是猫粉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一位在网络上参与相关投诉、维权活动的猫粉说。

有猫粉谈到,相关监管机构对大熊猫知识的宣传和科普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尤其对一些猫粉关注的重点问题,应该给予更及时的信息发布与回应,“不能认为猫粉们的要求就是无理取闹、没有科学判断能力”。

“作为大熊猫保护的主管部门,我们坚决反对‘大熊猫饭圈化’行为。希望各位关爱大熊猫人士尊重科学,信任专业,始终通过官方、正规渠道理性表达和沟通。”国家林草局告诉南方周末。

而为了畅通大熊猫保护机构与猫粉之间的沟通渠道,自2024年起,官方已陆续开展多期“探宝之旅”关爱大熊猫人士见面会,邀请网络达人走进保护基地,实地参观大熊猫医院、野化培训区域,并与专家和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

熊猫中心谈到,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和线下活动,已经对网民反映的福宝的情况进行了回应和科普。自福宝回国以来,针对网民反映的福宝的问题已进行了五十余次信息公开、回应。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告诉南方周末,座谈会上,专家们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澄清不实信息,听取意见建议。国家林草局也表示将建立面向公众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和平台渠道,与关爱大熊猫的粉丝、博主形成宣传合力。

而为了能给“国宝”们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沟通的桥梁的确需要更好地双向维护——官方持续公开透明地科普和及时更新熊猫信息;公众亦需主动摒弃偏见,信任专业。

大熊猫饲养员“张爸”告诉南方周末,有一些粉丝,确实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想当然认为,大熊猫要有吃不完的辅食、大量精致的丰容以及过度的交流和干涉。人们从“为大熊猫好”出发,想要给他们认为的最好的食物或照顾。但通过模拟野外环境、尊重其自然生活规律,打造契合它们本能的生存空间,这才是更科学的保护。

“张爸”希望猫粉们理解,“我们要尊重大熊猫这个物种的天性,并根据这样的天性来饲养大熊猫。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与其改变,不如尊重”。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昕、杨蕾为化名。)

编辑 宋佳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