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雄连队的“重生”

作者 段江含;万稳龙;曹嫒嫒 2025-10-16 11:51

——南方+记者走进“刘老庄连”

今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场上,战旗方队中的“刘老庄连”战旗引起了许多讨论——战旗上的“庒”字为什么多了一点?

其实,这是保留了1943年连队旗帜上的同款字体。因为这是当时的书写习惯,“庒”是“庄”的异体字,在过去,两字同义同音。战旗保留原有字体和图案,是对先辈们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精神的传承。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刘老庄的一处断头沟内阻击敌人,与千余名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战斗从拂晓一直持续到黄昏,直至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当地群众将他们的遗骸收殓埋葬后,又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这支连队为了人民全员牺牲、依靠人民涅槃新生的英雄壮举,自此被世人铭记。

从共御外侮到阔步复兴,时空变换。阅兵式中,“刘老庄连”的英雄传人高举战旗、列阵方队,以崭新的姿态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如今,以“刘老庄连”官兵为代表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正诉说着人民军队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2025年,“刘老庄连”阔步昂首迈向新征程。(谢沅鑫摄)

2025年,“刘老庄连”阔步昂首迈向新征程。(谢沅鑫摄)

从“迷茫新兵”到“连队尖兵”

一根捅弯的枪管和被烧焦的护木……与许多连队一样,在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荣誉室内,陈列着几件承载着连队厚重战史的物件。对于这些展品,连队中士张宇航如数家珍。

2021年,出于对军营的向往,张宇航参军入伍。然而和不少新兵一样,当幻想中的金戈铁马,具象为新兵连单调辛苦的日子后,他产生了动摇,想着“干两年就回家”。

转变发生在连队荣誉室内。当他走进“刘老庄连”,第一次看到浸染硝烟的战旗,触摸被捅弯的枪管,听到八十二勇士浴血抗敌的故事后,张宇航攥紧拳头,“当兵就要当这样英雄的兵。”不过,他也在心中暗自思忖:“当时的他们,有没有过害怕?”

张宇航很快就有了答案。听班长骨干讲连史故事,听干部讲党的创新理论,渐渐地,他对于“何谓英雄”,由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知,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就这样,还是新兵的张宇航主动报名担任连史讲解员,一干就是好几年。这期间,他不仅再没提过退伍的事情,还成长为连队理论骨干和训练尖子,并被旅表彰为“四有”优秀士兵。

今年3月刚从兄弟单位调到连队的“新人”王宸一,入连第一课走进了连队荣誉室。荣誉室的墙上挂着一面绣着“刘老庄连”四个大字的战旗。看着战旗,来到连队后的他心中升起了疑问:“到底该怎么理解这面战旗?”

当得知“刘老庄连”战旗被再度选入战旗方队,将在2025年阅兵式中接受检阅,王宸一第一时间报名并担任擎旗手,最终通过层层选拔进入阅兵集训。

在集训期间,战旗方队组织了“战旗传人讲战旗故事”的活动。在每天的训练间隙,擎旗手会轮流上台讲战旗故事。听着其他战旗的故事,他逐渐感悟到了手中所擎“刘老庄连”战旗的独有特质。

01:34

“刘老庄连”副连长 战旗擎旗手——王宸一

“在这80面受阅战旗中,‘刘老庄连’是一支在抗日战争期间整建制牺牲的连队。尽管刘老庄战斗的规模不大,但82位勇士同壕而战、同日而死,这种共赴国难的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是举世罕见的。”王宸一说。

在日复一日的擎旗训练中,王宸一更加理解了肩上所扛的“刘老庄连”战旗的分量。“连队的精神变得具象、清晰起来,也给了我更强大、直接的精神动力。作为擎旗手,我一定会继承先辈们无畏的气概,敢于去接受任何形式的挑战和任务。”

从“83”到“6679”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以“刘老庄连”82烈士事迹为原型的情景戏剧《永远的番号》成为许多观众的泪目瞬间。“母亲”轻声问:“咱刘老庄的孩子们还有在的吗?”“在!娘,我是新时代‘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

如今的第6679名战士,是今年3月刚入伍的新兵董洪运。在电视中听到自己的编号时,他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是‘刘老庄连’英雄传人,我的战斗编号是6679。我会发扬连魂精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今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连仪式,在“刘老庄连”如期举行。

面向“刘老庄连”战旗,从连长朱明朝手中接过自己的战斗编号,董洪运明显能感受到“6679”这组数字沉甸甸的分量。当董洪运对战旗宣誓,喊出自己是第6679名战士时,他感觉自己仿佛正面对着82位先烈,向他们表达决心。

1943年,刘老庄战斗结束后,连队重新组建。为纪念八十二勇士的英雄壮举,时任官兵决定让连队花名册的序号从“第83号”起始。自此,这个序号便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一起,延续至今。

2025年,“刘老庄连”组织新兵授枪仪式。(罗暄摄)

2025年,“刘老庄连”组织新兵授枪仪式。(罗暄摄)

作为入伍不久的新兵,他为自己成为英雄连队的一员感到自豪,也给自己定下了当训练尖子的目标。为了这个朴素的目标,体能训练时主动背上沙背心自我加压;装备操作反复练习,手上老茧未消又添新伤……直到第一次考核,董洪运取得总评优秀的成绩,这才觉得自己有资格将“6679”的战斗编号佩戴在胸前。

“每年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既是对血脉的赓续,更是对官兵的激励。”连队政治指导员戴天骄介绍,这些年来,连队每年都会组织评选活动,只有成为尖刀上的刀尖,才有资格将自己的战斗编号与八十二勇士传人画上等号。

为了画上这个等号,二级上士杨永杰日复一日地加训。作为一名刘老庄籍战士,特殊的情感纽带,让他对八十二勇士有着更深的崇敬:“‘6300’的战斗编号,重于生命!”

基于这样的信念,从入伍之初,杨永杰的姓名就屡屡出现在各级“龙虎榜”上。他两次代表连队参加集团军比武,力压一众对手捧回奖状,并于今年获评“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2025年,“刘老庄连”举行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活动。(杨仕伟摄)

2025年,“刘老庄连”举行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活动。(杨仕伟摄)

“来自刘老庄,走进‘刘老庄连’,就要续写英雄荣光。”杨永杰介绍,八十二年来,共有170名和他一样的刘老庄籍战士,接过“刘老庄连”的战斗编号,其中大多数都成为了连队的训练尖子,将姓名载入连队荣誉册。

同样来自刘老庄,朱肖杰是“刘老庄连”目前年纪最小的刘老庄籍战士。从小听着82烈士故事长大的他,一直期待未来有一天可以参军入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刘老庄连”后,他感觉很幸运。

“刘老庄人能够进入‘刘老庄连’意义非凡。尽管我现在还没有荣誉,但我一定会向前辈看齐,刻苦训练,不辜负家乡的期待。”朱肖杰说。

从“单打独斗”到“一体协同”

初秋塞北,一场合成营编成内装甲步兵进攻战斗演练拉开序幕。战斗以无人机空中侦察起笔,装甲步兵战车驰骋沙场如同挥毫卷起黄沙阵阵,一队队官兵、一台台无人平台武器装备如墨点般铺在草原,于天地间描摹出一幅练兵新画卷。

“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无人平台武器装备的加入,让我们装甲步兵作战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夺占“敌”防御阵地,抖落身上的硝烟尘土,“刘老庄连”连长朱明朝将目光望向远方,“在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只有不断逐浪、破浪,才有可能不被‘下一场战争’淘汰。”

2025年,“刘老庄连”参加战术演练。(张飞摄)

2025年,“刘老庄连”参加战术演练。(张飞摄)

“军事领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没有人会是永恒的胜利者。”虽然这场演练以胜利告终,但在随后的复盘总结会上,朱明朝仍带领官兵从战斗细节入手,“抠”出诸多需要在下一场演训中解决的问题。

在“刘老庄连”营房门前有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还有0日”的标语格外醒目。

“‘0日’,意味着时刻准备,意味着步履不停。”连队政治指导员戴天骄介绍,这些年来,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已在官兵中蔚然成风。

连队上等兵蒋其洋的案头,摆着诸多《空气动力学》《机械原理》等“大部头”。“当革命前辈还在使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延安密洞的军事教育挂图上就有关于航空母舰的内容。”谈及此事,他说,“当年的前辈尚如此,我们作为‘下一场战争’的参与者,更要有科技思维和前瞻视野。”

“我们一直在关注国际形势,通过报道了解到,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很重要。连队随即开始摸索无人机使用,现在我们连载员都会操纵无人机。”蒋其洋说。

从未接触过无人机,但蒋其洋并没有畏难情绪。“尽管啥都不会,但是我肯学。不懂理论,训练完熬夜加班看。操作遥控杆的力度掌握不好,那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蒋其洋说。

统筹:曹嫒嫒

文字:南方+记者 曹嫒嫒 段江含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实习生:万骏芳

编辑 唐嘉欣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