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州时评丨下好防汛“先手棋” 打好防灾“主动仗”

作者 罗天 2025-07-21 14:56

连日来,面对台风“韦帕”来袭,阳春市以“抢时间、除隐患”的硬仗,实现了逾1.5万人的安全转移,将灾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这背后,充分体现了当地下好防汛“先手棋”、打好防灾“主动仗”的工作思路。

科学预判,下好预警“先手棋”,方能抢得时间窗口。阳春市在台风“韦帕”逼近前,便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警信号由白至蓝再至红,并适时果断发布“五停”指令。层层递进的决策背后,是对灾害风险极限思维的坚守、对时间节点的敏锐把握,也为后续人员转移、隐患排查、力量部署赢得了宝贵先机。

系统部署,打好全域“主动仗”,方能织密安全网络。阳春市构建了缜密协同的台风防御体系:市领导挂帅下沉,一线督导压实责任;落实“八个到位”“八个再查一遍”等“不折不扣”;市直部门与镇街高效联动,有效抓好人员排查、工地安全、城区排涝、电力保障等关键环节。这种从上到下、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

前置谋划,预备好救援力量,方能第一时间“利剑出鞘”。防台风期间,阳春市坚持前置部署救援力量,该市50支3534人救援力量全部进入应战状态,172人提前进驻6个重点镇,省消防救援总队增援力量部署于春南片区——这种“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前置防灾,正是化被动应急为主动防御的关键布局,确保险情一旦发生,救援力量能第一时间到位。

人民至上,落好救援“关键子”,方能筑牢最稳防线。逾1.5万人的大规模安全转移,是在防台风工作中,“主动防御”理念最生动注脚。转移非一时之功,得益于阳春市建立的415个应急避护场所、网格化“全覆盖”动态管理机制,以及镇村干部、社工、党员志愿者在一线的反复排查与耐心动员。双滘镇安置点内物资齐备、服务周到的画面,正是“应转尽转”原则下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温暖缩影。

风雨无常,防御有策。透过本次防台风工作,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抵御自然灾害,必须抛弃“兵来将挡”的被动思维,代之以“未雨绸缪”的战略主动。唯有在“预”字上下足功夫、在“联”字上凝聚合力、在“人”字上倾注深情,将预警跑在风险前,将力量布在关键处,将群众护在安全区,方能守护好一方平安。

撰文:罗天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