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中山学子用镜头定格乡愁

作者 苏芷妍 2025-07-30 23:01

7月30日上午,赋能“百千万” 记录家乡的故事——2025“广东达华建设”在校大学生王冠靖镜头下的顺德“十村示范”业余摄影展在容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这场由政企校三方联袂指导的视觉盛宴,以125幅影像生动诠释了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展现了“05后”青年对乡土文化的创新表达。

这场由政企校三方联袂指导的视觉盛宴,以125幅影像生动诠释了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

这场由政企校三方联袂指导的视觉盛宴,以125幅影像生动诠释了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

展览主角王冠靖是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医药商学院的大二学生。这位非摄影专业的中山学子 ,凭借一台老旧微单相机,历时一年多走遍十个示范村居,捕捉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细微变迁。

从大学生镜头到美术馆展厅,再到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这场展览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群众参与性。当青年拿起相机、企业开放资源、政府搭建平台,那些关于土地的故事便有了更动人的表达方式。

“看到在中山读书的王冠靖同学镜头下的顺德乡村,那些建筑工人挥洒汗水的工地变成了诗意栖居的画卷,那些建设者精心修复的老建筑重新升腾起烟火气,这种成就感,远比商业回报更令人动容。”广东达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邱有超说,王冠靖的作品,最打动他的不是构图技巧,而是那份质朴的真诚。“达华建设冠名本次展览,正是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经济效益,更在于搭建平台,让青年的创造力与乡土情怀碰撞出火花。这些照片,是王冠靖同学的‘青春答卷’,也是给我们建设者的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永远要以人的感受为尺度,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的温度,让更多‘业余的真诚’被看见、被赋能。”

展览体现了“05后”青年对乡土文化的创新表达。

展览体现了“05后”青年对乡土文化的创新表达。

据了解,中山市企业达华建设始终秉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惠一方企业”的理念。在中山市不仅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百千万工程”的同行者。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煜表示,该院始终将服务地方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如组织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各类活动;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课程,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视角观察家乡发展,像王冠靖这样用镜头记录“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者,正是该院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接下来,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将继续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像王冠靖一样,深入基层、扎根沃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实现价值。

“我的镜头只想诚实地说出土地的秘密。”王冠靖说,拍摄过程让她重新认识了家乡,“我想记录的不仅是‘变’,更是‘不变’——比如乡亲们对土地的眷恋,比如顺德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编辑 李姗恒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