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援疆!松山湖这群“05后”为伽师孩子们送上“爱心课”

作者 张莎;陈启亮 2025-07-21 06:30

7月初,广东医科大学竹蜻蜓志愿服务队跨越数千公里,从东莞松山湖到新疆喀什伽师县为当地社区儿童及居民开展为期2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覆盖伽师县青年路、创业路、团结路和迎宾路社区等4个社区1000余人次,内容涵盖医学传播、走访调研、文旅推介等。

在伽师县的社区课堂里,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教孩子们学普通话、识字写字,也在课堂上传递着民族团结的理念。

“姐姐,牙刷原来要这样上下刷啊!”喀什伽师县社区活动室里,10岁的帕提古丽第一次用正确的姿势刷牙,眼睛亮晶晶地望向眼前穿着绿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

社会实践期间,志愿者们共开设15门课程,同时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特长,向孩子们普及应急急救、疾病预防等实用知识。

其中一门课程,将小小急诊室“搬进”社区,孩子们化身“小医生”,洁白的纱布在一双双小手中翻飞、缠绕,练习着止血与固定,模拟为受伤同伴包扎,实用的急救技能与互助精神悄然萌芽。

每次课程结束,志愿者们就提着问卷,穿梭在社区的小巷里。

“小弟弟,你知道什么是蛀牙吗?”“爷爷,请问社区有体检活动吗?”他们走遍各个社区,记下谁家孩子有蛀牙、谁家老人看不清药瓶,连当地的医疗设施分布都标记清楚。

大学生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开展调研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开展调研工作

“这些数据得带回学校,说不定能帮县里做个实在的健康计划。”广东医科大学竹蜻蜓服务队志愿者欧智康说。一本厚厚的调研报告,为学校后续了解当地医疗需求提供了基础参考。

课堂之余,志愿者们还走进社区与乡村,深入了解伽师的风土与产业。

学生志愿者参观紫砂壶厂

学生志愿者参观紫砂壶厂

“这紫砂跟人一样,得经得住磨、耐得住火,才能活出温润又硬朗的性子。”在当地紫砂壶厂,工作人员带着队伍一路参观,从开采紫砂矿料到风化粉碎,再到干燥烧制的严格阴干与高温炼制,无不体现着严谨的匠心工艺。

大学生志愿者参观西梅园

大学生志愿者参观西梅园

随后,队伍走进西梅园,了解西梅栽种时的严苛选种到土壤改良的多次尝试与精心培育。

“从南海之滨到天山脚下,原来我们不止来‘教’,也是在这里‘学’。”广东医科大学竹蜻蜓服务队队员林瑞雨说。在伽师,这支志愿队伍也上了一堂校园之外的“社会实践课”。

据了解,广东医科大学竹蜻蜓志愿服务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以“传递青春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为理念,以“助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先后前往贵州、云南、宁夏、广西、黑龙江、新疆等地区,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撰文:张莎 陈启亮

通讯员:林之涵 吴洁妮


编辑 黄新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