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本期,为大家推出“龙门非遗说”系列推文(二),带大家一起了解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茶。
阳春三月,龙门县的茶山早已披上翠色涟漪——地派山茶在云海里舒展嫩叶,南昆山毛茶裹着兰香悄然萌发,麻榨古藤茶缠绕着百年时光吐露新芽。这个春天,让我们以茶为舟,划进非遗传承的山水长卷。
地派山茶
地派山茶传承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在龙门久负盛名。根据清咸丰元年《龙门县志》记载,地派桂峰山“有茶,名桂峰顶,味绝佳,但出产无多,极难得。”
地派地处龙门北部生态区,春分茶冒尖,清明茶开园。草木灵秀,山高林密、海拔高、富氧离子丰富、雨量充沛,是茶树的绝佳种植地。依山绿涌成浪的茶树,终年饱食山水富氧,清明灵气。正是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地派山茶种植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地派山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2024年入选惠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南昆山毛茶
南昆山毛茶,又名“百岁茶”、“可可茶”,传统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南昆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山高林密,竹海连绵、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一种珍稀茶叶品种被中山大学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发现命名为南昆山毛茶,因其特殊的饮用药理功能富含可可碱,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发现的一种天然无咖啡碱的珍稀茶树资源。
制成茶叶饮用具有清热解毒、调血脂、降血压、增强心肌搏动力、消炎抗菌延衰老、消除烟酒对人体的毒害、延年益寿的显著功效而闻名于世。
2020年入选龙门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麻榨藤茶
麻榨藤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该茶是由当地的野生藤本植物制成的,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功效。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这种茶一直被当地人视为珍贵的饮品并因其多种保健功效而备受推崇。
藤茶内含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了十七种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黄酮类、酚类物质,含有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磷等,还有多种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硒等。与《食物成分表》中茶叶类相比,其营养成分较齐全,优于一般茶叶,尤其是黄铜类化合物和硒的含量远高于绿茶和花茶。
藤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非常进究一般在春季和夏季进行采摘,以嫩芽和嫩叶为主。制作过程中,经过多道工序,如杀青、揉捻、嗮干等,以保持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麻榨藤茶色泽翠绿,嫩芽生长出来略带些许粉红色,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微苦而回甘。其茶汤具有清新的草本香味,能够帮助清凉解暑,减轻口渴和提神醒脑。此外,这种茶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抗嘉老、降低血脂和血压等。
2023年入选龙门县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这个周末,
不妨循着茶香漫游龙门,
在地派茶园亲手炒制一罐春茶,
去南昆山民宿围炉煮茶听雨,
或在麻榨古村的老茶寮里,
看藤茶在青瓷碗中舒展成一首山水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