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团访莞,重温东江纵队营救“飞虎英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团一行来到东莞,走进广东省东江纵队纪念馆(下称“纪念馆”)参观交流,重温抗战历史,回顾东江纵队营救“飞虎英雄”的传奇故事,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
飞虎精神历久弥新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由曾在中国、缅甸、印度战区作战的美国退役老兵发起成立,创始成员多为二战时期志愿加入中国战场作战的飞虎队队员及驼峰航线飞行员。
飞虎队,即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是一个中文名字,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无敌与不朽。”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表示,飞虎队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飞虎精神代表着中美两国在艰难岁月中结下的信任与合作。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援华作战期间,近2600名美国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408名仍在失踪人员名单中,许多中国人民在营救飞虎队队员过程中献出了生命。
1944年2月,飞虎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在轰炸香港启德机场任务中被击中跳伞,遭日军搜捕。在东江纵队港九大队通讯员李石等游击队员及当地村民多次转移、掩护下,唐纳德·克尔成功脱险。2009年,他的儿子安迪和戴维曾来到中国,将父亲当年穿过的军服捐赠给纪念馆。
这段跨越国界的生死情谊,至今仍令人动容。“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无惧日军的恐怖威胁,挺身而出救援这些跳伞的飞行员。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如此善待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外国士兵。”杰夫·格林在参观时感慨道。
基金会副主席克利福德·雷·朗二世是一位飞虎队后代。他表示,尽管自己对飞虎队已了解颇多,但这次来到纪念馆,更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韧。
推动两国青年交流
近年来,基金会通过论坛、展览、走访等活动,持续弘扬飞虎精神。随着飞虎队员年事已高、难以远行,基金会正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青年交流与教育工作中。
“我们发起了‘飞虎队友谊学校’计划,目前已有超百所中国学校和几十所美国学校参与。我们希望中美学生共同学习历史,了解彼此为何伟大。”克利福德·雷·朗二世介绍,今年,基金会将分批次组织百余名美国飞虎队友谊学校的学生到中国访问交流,深入了解飞虎队历史与中国文化。
格林表示,基金会成员中有不少是美籍华人,祖籍多在广东,特别是台山。“我们希望美国年轻人亲身走进广东,了解它在中美友谊中的特殊意义。”
他说,许多学生回国后会与亲友分享在中国的见闻,让更多美国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情感、有智慧、铭记历史的国家。
此外,“铭记英雄——飞虎队在广东”历史图片展(东莞站)7月2日在东莞图书馆开展,展期至7月22日。展览通过珍贵影像,再现二战期间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动人故事,继续传承这段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
采写:南方+记者 王颖 章倩倩
摄影/视频:黄政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