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景区举行超大规模无人机灯光秀表演,11198架无人机同时升空编队,成功挑战“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据不完全统计,这是河源创下的第三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11198架无人机在万绿湖夜空点亮星河,当2万枚恐龙蛋化石在博物馆诉说远古传奇,当888.06平方米的指纹画布记录下留守儿童的梦想,广东河源这座粤北城市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发展密码。这三个看似关联度不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实则蕴含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呈现着河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
一是生态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万绿湖无人机表演创下的世界纪录,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创新实践。作为旅游大市,近年来,河源没有停留在传统观光旅游的老路上,而是大胆探索“生态+科技”的融合发展模式。这场无人机秀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河源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新注脚。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2024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当前,迎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环万绿湖片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二是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对话。河源被誉为“中华恐龙之乡”,是世界上罕见的拥有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脚印“三位一体”恐龙地质遗迹的地方。从2004年首批万枚恐龙蛋化石获认证,到如今馆藏量突破2万枚,河源对古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活化,让这些沉睡的化石不仅是科研珍宝,更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恐龙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等,让远古文明与现代生活展开对话,其中恐龙博物馆已成为河源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宣传文化旅游窗口。
三是城市与群众的同频共振。那幅由众多志愿者、留守儿童参与创作的指纹画,丈量出的不仅是888.06平方米的画布面积,更是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河源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将特殊群体的福祉放在重要位置。这项世界纪录的特别之处,在于用创新的方式让特殊群体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是河源城市文明最动人的底色。2025年,河源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民生为本,三个世界纪录,三种不同维度,共同构成了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拼图。当下,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源的探索实践表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经济规模,更在于发展特色;不仅在于硬实力,更在于软实力;不仅在于发展速度,更在于发展温度。解码三个世界纪录背后的河源密码,或许能为更多城市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提供有益借鉴。
南方+记者 魏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