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新兴“书香校园”建设亮点十足

作者 梁晓珺 2025-05-23 09:00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公布2024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名单,云浮市新兴县凭借《五维融合・体系重塑・提升阅读力》创新实践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广东省5个获此殊荣的地区之一。这一荣誉标志着该县“书香校园”建设获得国家级认可。

从课外阅读的星星之火到全学科育人的燎原之势,新兴教育人用20多年时光铺就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阅读育人之路。自2003年启动“书香校园”创建以来,该县始终秉持“抓阅读教育就是抓素质教育”理念,通过体系化推进、专业化培养、课程化实施,构建起覆盖全学段的阅读育人新模式。

破局:体系构建奠基阅读改革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新兴县于2003年启动“书香校园”建设,车岗镇公安堡小学、水台镇布茅小学等3所乡村小学成为首批试点,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阅读活动,为全县儿童阅读推广点燃了第一簇星火。此举不仅填补了新兴乡村课外阅读空白,更开启了县域阅读教育改革的序幕。

在取得初步实践成果后,新兴县教研室启动理论体系建设。教研员尹伯权主持的《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成为云浮市“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009年在新城镇联群小学举行的全县课外阅读现场展示会,为“书香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与广州满天星公益的战略合作,标志着新兴儿童阅读推广进入资源整合新阶段。政社协同机制持续深化:2012年启动“乡村阅读·师生同行”课题研究;2015年签订县域合作协议;2016年成立覆盖12个乡镇的儿童阅读联盟,94所小学形成网格化推广体系。其间参与的省级“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课题,更推动阅读指导迈入数字化时代。

随着“南网知行书屋”项目的落地,新兴县构建起“公益图书馆+流动书库+开放书吧”的立体阅读空间。据统计,目前全县运营34个满天星公益图书馆、26个校园书吧及7个乡镇流动书库。

至此,新兴县儿童阅读推广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开启了一条系统性、专业性、有深度、有温度的儿童阅读指导与推广探索之路。

聚力:锻造专业阅读领航队伍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教师坚持阅读,涵养书卷气质,提升专业素养,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新兴县通过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线上学+自主创”四维培养体系,已累计培育150余名阅读种子教师,惠及全县中小学,为“书香校园”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自2012年启动教师成长计划以来,该县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专家引领的成长平台。通过满天星公益导师团队开展的30余场专题培训,系统覆盖阅读认知、绘本赏析、儿童文学等专业领域。先后邀请合肥陆玲、深圳张晶、香港叶锦莲等十余位知名教育专家驻校指导,将前沿教育理念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该县自2016年起布局线上学习矩阵。通过书友会、图画书小课堂等云端平台,实现与徐冬梅、常生龙等教育名家的隔空对话。

在夯实本土师资基础的同时,该县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学习网络。先后组织教师赴合肥参加“石头汤”阅读论坛,深入长沙、昆明、成都等地参加亲近母语的阅读种子教研习营培训,更远赴杭州云谷学校、上海国际图书展等教育高地取经。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书语者”培训项目,通过前往广州、上海等地进行深度研修,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视野的骨干教师。

2020年启动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室”计划,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自主创新阶段。通过“县—镇—校”三级联动机制,开展示范课、送教下乡等百余场实践活动。在传承中创新,培育出州背小学吟诵阅读课程、枫冼小学诗歌校园课程等特色品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

大批阅读种子教师在多样的培训活动中,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和践行阅读推广使命。这场持续多年的教育实践印证了“教师成长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让阅读惠及新兴县更多的中小学,更多教育“点灯人”正带着书香走进课堂,用阅读之光点亮万千学子的精神世界。

深耕:全学科阅读破壁前行

当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形成合力时,阅读推广工作开始向纵深推进。多年来,新兴县教育局通过制度创新为“书香校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连续十年累计出台38份专项文件,年均举办3场县级阅读盛会,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长效发展机制。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课三进”政策,明确要求全县小学每周开设1节阅览课,每学期完成8节阅读指导课,实现阅读教育课程化、常态化。

2015年,新兴县教研室联合满天星公益研发的本土化阅读课程体系正式落地。该体系创新构建“分级分类”教学模式,每学期印发涵盖绘本、诗歌、整本书阅读等六大主题的1—6年级课程包,配套教案、学生手册及电子课件,形成“教材—教法—评价”教学闭环。

随着课程体系逐渐成熟,2018年在车岗中学召开的“书香校园”创建现场会,新兴县教研室结合统编版教材特点,通过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读写结合、单元统整四大板块的系统规划,同步启动教师培养工程。同年,开展了“新兴县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创建培训班”,举行了“新兴县首届小学阅读指导课课例设计及说课比赛”。2019年,县教育局在翔顺实验学校举行了新兴县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研讨活动,开创了阅读推广工作新局面。

2022年成为新兴阅读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州背小学相继举办中华经典吟诵特色现场会与全学科阅读课程展示活动,成为全县特色课程和全学科阅读创建的里程碑,标志着县域教育正式迈入“大阅读”时代。5月,县教育局出台了《新兴县中小学(幼儿园)加快推进“书香校园”创建的指导意见》。10月,出台了《新兴县中小学全学科阅读的指导意见》,全方位推进所有学科的课内外阅读,着力培育中小学生阅读素养。12月,在州背小学举行以“探索诗教课堂 传承文化精神”为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进校园”活动,同时下发新兴县中小学全学科阅读案例与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

2024年春季伊始,在惠能小学举行以“融合诗教智慧,深耕核心素养课堂”为主题的小学语文教师诗教能力提升培训会,邀请深圳市教科院教研员白皛作专题讲座。同步推进的“最美读书人”寻访、诵读大赛等品牌项目,开启第三届儿童阅读工作室暨“三名工程”名教师“诗乐”吟诵工作室成员送课下乡活动,以讲座和示范课分13场分别送到各学校进行交流。

面向2025年,新兴教育人已绘制清晰发展蓝图:3月举行中小学“全科跨‘阅’·智慧同行”全学科阅读现场活动;4月举行中小学第三届“寻找最美读书人”评选活动;5月举行的首届中小学诗词大会将传统文化传承推向新高;持续深化的全学科送教工程,计划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学校,让优质阅读资源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绽放异彩。

融创:校企联动绘就教育新图景

从寒暑假特色阅读营到全年“书香校园”建设,从师生共创班书到校企联动文化赛事,新兴县历经数载探索,构建起“全域浸润、全程贯通”的阅读教育体系,真正让书香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沃土。

2012年与满天星公益携手打造的“阅读夏令营”“阅读冬令营”,开创了全县假期教育新范式,为孩子们构建起别具一格的假期阅读空间。这项持续6年的公益行动,累计惠及数千名中小学生,让书香成为假期生活的最美底色。

在深化假期阅读品牌的同时,新兴县着力构建书香校园长效机制。2016年启动的“书香班级”评比持续激发班级阅读活力,2018年创新推出的“班书共创”及巡展活动,将集体创作与成果共享相结合。全县中小学阅读联盟学校更形成“春秋两季文化盛会”传统,每年4月与9月定期举办读书节、诗歌朗诵会、绘本剧展演等主题活动,辅以跳蚤市场等互动形式,构建起立体化的校园阅读生态。

社会力量的注入为阅读教育打开新维度。2019年至2024年,县教育局联合翔顺、凌丰集团连续举办五届征文绘画比赛。这项校企合作的文化盛事累计收到投稿近5万份,成为全县师生展现文学艺术才华的重要平台。2023年新兴县在广东省《少年讲书人》活动中表现亮眼,斩获155个优秀讲书人奖项,120人次获评阅读写作小达人,3位教师入选省级百佳指导教师。

站在新起点,新兴县正着力完善评价体系。今年12月将开展“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七大类评比,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汇报等考评方式强化过程管理。预计2025年完成对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的“书香校园”创建验收工作,推动阅读教育提质增效。

着眼未来教育变革,新兴县自2023年起探索“全学科阅读”新路径。通过构建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创新评价机制,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阅读课程改革模式。该体系以课程建设为牵引,推动教学本质回归,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各学科中植入阅读基因,培育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素养。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新兴县中小学阅读推广工作已形成“以点带面”的推进模式。点滴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新兴县将继续摸索智慧校园的发展模式,使阅读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打造出新兴阅读推广的品牌,为推动新兴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案例

太平镇:

“书香校园”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

走进新兴县太平镇三根榕小学,驻足细看,楼梯和走廊悬挂着励志名言,每间教室后方的图书角都摞着半人高的书籍。日前,太平镇小学(幼儿园)“书香校园”建设交流会在该校召开,各校(幼儿园)通过图片、视频和现场汇报展示了阅读教育成果。

太平镇的“书香校园”建设是新兴县教育实践的典型案例。近年来,该县通过完善机制、优化资源、建设课程、开展活动等举措,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阅读环境建设。各校通过打造阅读主题墙、设置作品展示区等方式营造文化氛围。教学区设置开放式书吧、转角书亭等设施,班级建立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在广州满天星公益的帮助下,藏书268箱、7200多册的“新兴县太平镇满天星流动书箱书库”成功建设。每年书箱在镇内所有学校、班级运营流动9个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阅读不同的书籍。同时,在原有图书馆(室)基础上,广州满天星公益和广东南方电网“南网知行教育帮扶项目”积极帮扶,先后在太平镇建立3所“满天星图书馆”和5所“南网知行书屋”,不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配备图书资源,还对室内环境进行了装修,学生可以在宽敞明亮、取阅方便的环境里借阅图书。

构建阅读课程体系。太平镇各小学注重开好“两课”(阅览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做到“三进”(进课程、进计划、进课堂),以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实践为突破口,使学生逐步获得“透过阅读学习”的能力。语文课前的经典诗文诵读,校内课后服务的“经典诵读”课程,班级内的读书分享课……成为学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整本书阅读实践,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中心小学办公室还组织各学校把300首经典诗词和100本阅读名著编辑成册发给学生每天阅读,提高识记量和知识量。

创新阅读活动形式。各学校每年都不定期开展撰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手抄报、故事会、好书分享会、班书共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实现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镇内定期统筹开展阅读之星、阅读班级、阅读教师和阅读家庭等评选活动,由“读进去”到“读出来”,使师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建立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评选机制,累计培养市县级“阅读点灯人”4名,获各级奖项200余人次。

数读

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翔顺实验学校、新城镇中心小学、西街小学、州背小学共6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新城镇枫冼小学、翔顺实验学校、环城中学、新城镇中心小学等4校先后获评为广东省“最美阅读空间”

新城镇州背小学、枫冼小学、新城镇中心小学等3校先后入选“阅读点亮未来”全国年度书香校园复评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新兴县2项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数据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语文学业成绩比全市平均分高出34分

全县运营34个满天星公益图书馆、26个校园书吧及7个乡镇流动书库

撰文:梁晓珺

编辑 羊建溶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