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之青年说第四季全开麦:科创×破局共创湾区未来

N视频 2025-05-06 16:08

    当新质生产力的火花在实验室迸发,当数字革命的浪潮漫过“百千万工程”的沃野,当绿美广东的生态版图镌刻青春足迹,当非遗工坊的千年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世纪回响——南方都市报、N视频在2025年推出全新升级的《强国复兴有我之青年说》第四季,以“守正创新、自信自强”的全新姿态,邀您共赴一场湾区青年与时代的深度对话。


    本季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沿,以十个“守正创新”的硬核故事为棱镜,解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密码。从众擎机器人姚淇元解码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到极飞科技肖锭锋描绘智慧农业新图景;从广绣非遗传承人王新元以针线勾勒历史文脉,到返乡创业者王帅彬以科技赋能牧野新篇......每个故事都是时代命题的青春注脚,每帧画面皆是发展浪潮的微观切片。


    这不仅是十个青年的成长纪实,更是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青年图鉴。让我们跟随湾区青年的脚步,在时代洪流中触摸“自信自强”的强劲脉搏!

科技创新者

他们让中国机器人“翻”出全球新高度

姚淇元 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市场负责人 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项目主导人

    “科技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参数和数据,它更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沸腾创造力!”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市场负责人姚淇元,带领着一支由50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仅用了短短15个月时间,便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能够实现前空翻动作的人形机器人,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在运动能力与灵活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迅速引发了公众对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应用潜力的广泛讨论和期待。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从核心算法的研发到关节驱动的全栈自主设计,2024年10月,众擎科技首次实现人形机器人拟人的自然步态,宣告终结了人形机器人长期以来只能以弯腿屈膝小碎步行走的形态,并凭借这款“走路最像人”的机器人出圈海内外,让中国机器人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突破与发展。

谭旻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 全球人形机器人工业应用推广者

    “我们拒绝成为未来变革的旁观者,而是立志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开创者和造物者。”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带领其团队,把创新性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至家庭服务领域与工业制造前线。作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代表者之一,身处深圳机器人谷企业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到了真实场景,在汽车、3C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拓展场景应用。

    谭旻表示,通过深入研发人机协作的场景应用,将人形机器人投入到智慧工厂的搬运、分拣、装配、质检等多个关键环节,每一次代码与齿轮的精准咬合,都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飞跃,更是人类历史向前迈进的重要刻度。

医疗创新者

种植牙“硬核逆袭” 让“中国智造”变成定义者

陈贤帅 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从被国外垄断到全球竞争力前十,中国种植牙正在书写“逆袭”故事。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贤帅带领团队,用8年时间攻克牙种植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拥有570余项知识产权。从科学家转型企业家,不仅研发出通用型牙种植体,更首创基于影像和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口腔修复材料。在他的推动下,种植牙价格大幅降低,让高端医疗更普惠。

    “创新要扎进泥土里,长成生命的树”,陈贤帅团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者,更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他主持或参与了8项国家标准制定,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青年创业奖等多个奖项,让“中国智造”在国际牙科领域赢得话语权。

智慧农业设计师

无人机航测代替人工测绘 AI让人和土地更聪明生长

肖锭锋 智慧农业设计师 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者

    “科技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是让人类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土地和人类都能够更聪明地生长。”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肖锭锋原本是一名现代音乐创作者,凭着对航模设计的热爱,他自学建模,并将艺术家独有的热情和温度,投入无人机等智慧农业产品的设计中。

    肖锭锋说:“无论是音乐制作还是产品设计,都有感性和理性的部分,希望让科技更有温度,让农民在使用这些智慧产品的时候是很享受的。”12年来,他和团队倾力打造智慧农场,他们用无人机的航测代替人工测绘,在获取了高精地图后,用AI生成最佳作业路线,提升了智慧农业产品自主作业的效率。目前,肖锭锋和其团队研发的智慧农业设备作业总面积达21亿亩次,提升作物产量2228万吨,减少碳排放264万吨。

生态环保志愿者

从昆虫迷到以环保为业 “00后”以环境教育锚定人生

杨珂 东莞大气环保体验馆优秀志愿馆长 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讲解员

    “当有一天有人告诉你:‘杨珂,这个工作交给你来做!’这个感觉是很棒的。”杨珂,一位00后青年,在环境教育和生态环保志愿活动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杨珂是一个昆虫迷,从初中开始他就喜欢探究各种奇奇怪怪的昆虫,对昆虫的种类、特性如数家珍。由这一爱好开始,他走上了生态科普的道路。高中毕业,他就在东莞大气环保体验馆做志愿者,第一次做科普就是讲他“拿手”的昆虫,小朋友们好奇的追问和感兴趣的神情,让他感到被认可。大学期间,他响应“三下乡”的号召,和朋友一起参加东莞市公益环保夏令营,作为导师带领小朋友们探索自然。

    4年生态科普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对生态环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学毕业以后,他选择将环保作为自己的事业,他加入东实环境,在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为大家科普垃圾分类和生态循环的知识。他认为,作为00后应该主动改变自身的理念,为生态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以后,他希望可以走进社区、学校,去给更多的人科普生态知识。他说:不以功利目标去衡量自己的坚持,只愿更多人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妙。

乡村振兴新农人

一杯咖啡让废屋重生 乡村振兴是一群人的浪漫

刘小婷 金渡铁岗村青年众创空间负责人 “三地活化”模式核心推动者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95后青年刘小婷用一杯咖啡改写了乡村的“躺平”定义。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她将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的闲置农房改造成乡村屋顶咖啡,打造集咖啡、茶室、户外休闲于一体的众创空间,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

    刘小婷毕业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园林设计专业,自2016年起扎根潮州玉瑶山庄,从现代农业技术员成长为多地域产业项目的统筹者。近年来,刘小婷与其所在的公司通过“人才培训+创业孵化+项目融资”模式,助力青年返乡创业。她的“屋顶咖啡”不仅保留了乡村建筑特色,还融合当地农产品与文化元素,成为连接城乡的网红打卡地。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浪漫”,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她以创意激活闲置资源,用行动证明:老房子不是终点,而是创意的起点。如今,她正带领更多年轻人,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精彩人生。

乡村振兴新农人

电子耳标深山养羊  让养殖效率提升30%

王帅彬 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学员 清远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创始人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乡村振兴战略正迎来科技赋能的黄金时代。粤北的深山里,一位90后正在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黑山羊养殖焕发新生。

    王帅彬的养殖场采用了电子耳标、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精准投喂、疾病预警和生长数据实时追踪。这套系统不仅将养殖效率提升30%,还大幅降低了饲料浪费和病害风险。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正通过数字化手段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除了技术革新,王帅彬还带动周边农户成立合作社,推广科学养殖模式。目前,他的养殖基地已吸纳20多户农户参与,户均年收入增长超3万元。他的故事印证了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行业,而是融合科技、金融、电商的新兴产业。

非遗传承者

潮汕老菜脯变“新网红”  让非遗养活传承它的人

高玉婷 非遗老菜脯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 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学员

    从星海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专业,到传承百年的老菜脯非遗技艺,90后女孩高玉婷用一场“叛逆”的跨界,为传统非遗注入了青春活力。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菜脯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2018年她放弃广州的事业选择返乡,建立新媒体矩阵,让老菜脯从“土坛子”走向“大流量”。她策划“挑战用老菜脯做100道菜”系列视频;创新开发老菜脯奶茶等年轻化产品;打造个人IP“玉婷妹仔”,单条视频点击量达50万。2024年,她通过直播带货将潮汕地区的非遗文化和特色产品推向全国。

    “非遗不是古董,而是被低估的顶流”,高玉婷不仅守护着四代人的手艺,更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非遗传承者

他把青铜器绣“活”了  广绣大师推动非遗出海

王新元 非遗广绣市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当千年青铜器的神秘纹样遇上细腻灵动的广绣,非遗技艺便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传承人王新元,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绣入丝帛,让古老纹样在当代焕发新生。

    王新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绣娘”——他曾是一名侦察兵,退役后投身广绣事业,20余年间,他不仅精通传统针法,更创新性地将油画、摄影、书法等艺术形式融入广绣,选取年轻人喜欢的题材,如动漫人物等,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广绣,这门千年技艺在他手中正变得更具现代生命力。如今,王新元通过海外展览、文创开发等方式推动广绣“出海”。“以守正创新为笔,以自信自强为墨。”王新元的实践不仅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广绣,更让世界读懂中国非遗的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者

木版年画成时尚  “人手的温度”让千年技艺重生

刘钟萍 非遗佛山木版画市级传承人

    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传承人刘钟萍在2014年拜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大师为师。入行10年来,她组织开展数百场公众活动,人们称她为“年画女侠”。她创新推出“脱单神器”等作品,将“五子登科”等古老吉祥符号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让濒危的佛山木版年画重回大众生活。她创作的《金榜题名》被选为2024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中方赠送给各国代表回礼红包的封面图案。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手艺的冲击,刘钟萍表示,人手的温度才是非遗的灵魂所在,希望佛山木版年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陈文定

总统筹:王佳 陈伟斌

统筹:李琳

采写/摄影:李琳 唐顾笑 吴晓桐 冯俊凯 晨曦 张程 李孟麟 林寄傲 张驰 实习生 邱奕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