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罗敏的应急 “尖兵” 十载路

作者 李嘉耀 2025-05-07 21:18

五月的深圳北站,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型引擎,轰鸣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脉动。

5月1日,35.06万人次旅客从这里奔赴山海,刷新单日发送纪录。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客运三班副值班员罗敏,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守护生命、服务旅客的动人篇章。

铿锵指令下的温情守护

5月4日13时15分,骨干会议室内,白炽灯将每个人的神情照得清晰。

“今日列车密度大、客流峰值高,闸机检票必须做到‘零延误、零差错’!” 罗敏的声音坚定有力。

散会后,罗敏快步走进候车大厅。电子屏不断闪烁着车次信息,人群的嘈杂声、行李箱的滚轮声交织。她一眼瞥见自动售票机前,一位白发老人正攥着身份证,满脸无助。罗敏疾步上前,半蹲下身,语调轻柔:“大爷,我帮您操作,您要去哪儿?”

指尖在屏幕上快速点击,罗敏不忘轻声安抚:“现在是出行高峰,您别着急,我给您找最近的车次。”车票打印出来后,她又用记号笔仔细标注检票口与时间,小心折叠塞进老人掌心。

刚处理完,对讲机突然传来急促呼叫:“B5检票口有旅客晕厥!” 罗敏一路飞奔,抵达现场时,一名年轻女士面色惨白瘫坐在地。她迅速疏散围观旅客,从服务台取来急救箱,一边测量血压,一边轻声询问:“最近有没有按时吃饭?别担心,我们马上联系医生。” 得知是低血糖发作,她递上温水与糖果,全程守在一旁,直到旅客恢复意识,才抽空擦拭额头的汗水。

从青涩学徒到生命守护者

回溯2015年盛夏,带着湘水的灵秀与对铁路事业的热忱,罗敏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踏入深圳北站。十年时光,站台的朝晖夕阴见证着她的成长蜕变。从跟在师傅身后学习的见习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客运骨干,她的职业轨迹与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同频共振。

在候车厅,罗敏用微笑消解旅客的疲惫;在危难处,她以专业守护生命的尊严。“深圳急救荣誉市民”称号的背后,是千万次演练铸就的专业素养,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生动诠释。

2023年,一名前往香港西九龙的旅客突然倒地抽搐。千钧一发之际,罗敏拨开人群,迅速跪地展开急救。她熟练开启 AED 设备,清晰下达指令:“请让开,保持通风!”汗珠不断滴落在地,她的目光却始终紧锁患者状态。当旅客恢复自主呼吸,现场群众自发鼓掌。

这样惊心动魄的救援,罗敏已历经多次。去年春运2月的寒夜,站台上传来孕妇撕心裂肺的哭喊。面对羊水破裂的紧急状况,1994年出生的罗敏沉着冷静,立即协调关闭相邻轨道电源,用毛毯搭建临时产房,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接生。当新生儿的啼哭划破夜空,她沾满羊水的双手微微颤抖,却依然坚定地对产妇说:“恭喜您,宝宝很健康。”“站台上的新生”,不仅是生命奇迹的诞生,更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象征。

2021年清明,一位宫颈癌晚期旅客执意从深圳返回泰宁。罗敏握着家属颤抖的手承诺:“我们全程护航。”然而,发车在即,旅客陷入昏迷。她果断联系急救中心,在候车大厅与退票窗口间来回奔波,沙哑着嗓子协调各方:“一定要争取抢救时间!”事后,家属那封带着泪痕的感谢信写道:“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点亮温馨出行的服务明灯

“罗敏身上,凝聚着新时代铁路人的三种品质:对岗位的敬畏心、对旅客的同理心、对生命的敬畏心。” 客运三班党支部书记邝勇的评价道。

作为“青马讲师”,罗敏多才多艺,与港铁公司青年共同演绎歌曲,参与集团宣讲、朗诵会,展现出新时代铁路人的别样风采。

暮色降临,A13检票口排起蜿蜒长龙。罗敏手持检票终端穿梭其中,清亮的提示声穿透喧嚣:“带小孩的旅客请走绿色通道!”看到年轻宝妈被行李压得步履蹒跚,她立即上前接过婴儿车,协调开启快速通道。从晨光熹微到万家灯火,罗敏胸前的党徽始终闪耀。

5月5日,阳光如常洒向站台。忙碌了一个通宵的罗敏与同事交接,她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身后,一列列高铁满载着旅客,承载着无数人的团圆与梦想,驶向远方。

撰文:李嘉耀 胡福祥 刘雯

摄影:鲁力

编辑 张秉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