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向新、向融,高明明城园区整治的三大关键词

作者 朱苏娇 2025-05-21 21:05

↑点击上图查看专栏报道

↑点击上图查看专栏报道

5月21日,佛山市高明区委书记姜岳新带队到明城镇检查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并召开园区整治交流会议,以此促进各镇街开展园区整治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今年以来,明城镇立足“一城一带两园三区”总体规划,持续以工业园区整治为主战场,拿出二次创业、重新出发的决心和态度,直面产业空间不足、环境基础较差、产业能级不高等短板弱项,以绿美平安筑基、智慧共享赋能、低碳高效领航,通过“求变向美”“求智向新”“求同向融”推动园区品质蝶变、产业能级聚变、创新活力跃变,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求变向美

构建“形神韵”兼备的新平台

工业园区的品质好不好,首先看的是面貌。紧盯园区迭代升级体系这个“目标”不放,明城镇牢固树立思变、求变理念,推动明城工业园区逐步实现从塑形、到赋神、再到提韵的美丽蝶变。

空间塑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城镇扎实推进“绿美平安”园区提标扩面,全面抓好园区绿化美化、道路畅通、雨污分流、“三线”入地等工作。目前该镇已拆除乱搭违建超1万平方米,完成合和大道入口1600平方米景观提升,彩绘明南商业街桥护栏,新增口袋公园7处约1万平方米,新建、翻新超3万平方米绿地,新建5公里生态慢行绿道,修补破损路面3.8公里,明潭路一期、仙峰路华兴段已通车,为明品优谷食品产业园内的海鹏、银鹏、华博达等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在优化设施配套方面,明城镇以智能家居产业园为核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成面积12.5亩的邻聚力体育公园,对明南榕根商业街进行升级,携手企业改造荒地建成标准化停车场15处,新建、改建共享车位360个、非机动车位2处,打造电动车充电桩7处60个,完成邻里中心一期主体封顶,辐射服务企业员工超5000人。

文化赋神,塑造美学风貌特色。明城镇利用高明、明城特色文化为园区注入灵魂,在工业园区新建标志标识10处,布局各类文化标识60处,塑造“工业风+明城红”特色景观带,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园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有形”化为“有神”。如今的明城镇工业园区,“明城红”元素随处可见,亮眼又吸睛。

产业提韵,培育招引澎湃动能。园区整治核心目的在于产业提质。明城镇紧盯建强产业体系这个“核心”不放,把产业发展作为园区发展的关键之处抓实抓好,进一步丰富园区整治的内涵与韵律,今年一季度该镇共有6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区前列。

求智向新

打造“产治管”一体的新生态

回顾来看,明城镇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依托数智赋能,在企业生产、园区整治、管理服务上打出奇招好招妙招。

该镇全面推进“数改智转”,系统布局数字低碳,以数字智慧赋能企业发展。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发动9家企业投入3.25亿元开展“数改智转”,其中骏隆投资6000万元建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5%;睿鹏投入2500万元升级数字化生产线,能耗降低15%;贝斯特科技创新实践获评“佛山市数字化质量管理十大优秀案例”;中旗股份成功入选“佛山市匠心品质品牌企业50强”。

提升园区整治成效,做好降本增效是其中重要一环。明城镇创新出台“企业绿美四至管护机制”,推动企业从“土地产权”到“绿美产权”实现升级,全面实现园区绿化自种自管,降低政府管护成本。该镇还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推行“草籽革命”,结合春季雨水充沛的有利条件,采用草籽播种替代传统草皮铺设,让每平方米降低成本30元;实施“护栏循环”,将明富线扩建工程拆除的护栏转用于智能家居产业园慢行道建设,节约成本20万元;践行“旧石新生”,利用原有的老旧路沿石打磨翻新建设花圃,累计节约资金超100万元。

同时,该镇通过“党建+全科网格”发动企业参与,成功撬动社会资本800多万元,带动5家企业捐赠285万元作为园区整治启动资金,有效破解资金瓶颈问题。

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明城镇打造立体智慧网格,通过AI系统自动识别、及时反馈违建、乱堆放、火灾、人员聚集等问题,并在明东红岗村试点部署智慧门禁系统,结合公共视频监控,以及两大全科服务站,全面构建园区安全防护体系,一季度园区社会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2.8%,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1%。

同时,该镇打造“明智云”平台,依托区工商联的“智企云”算力,联合中国联通打造明城智能AI数字人,引入满血版DeepSeek,设置明城专属信息包,在“明城发布”公众号设置系统入口,为群众、企业提供园区整治、企业服务、文旅推介、市民答疑等多场景智能化应用。

求同向融

建立“民政企校”共赢的新格局

在园区整治过程中,明城镇从企业、客商、员工、群众需求出发,进一步推动服务和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园园共治成果共享、产学研合作人才共用、商协会交流商机共拓。

产销对接、经济共振、环境共建是明城镇园园共治成果共享的生动体现。该镇组织企业员工到农业园开展认种认养,发动企业购买禾仓、明南等村农产品,累计推动农场、果园认种认领超100亩,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瓜果蔬菜超5000斤。该镇还发挥园区企业辐射效应,推动企业认租认种合和大道旁闲置用地,引导明东村借势打造“鱼米之乡”IP,农房租金上涨43.83%;崇步村发展“集装箱夜市”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74.92%。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明城镇加强产学研合作赋能企业发展,与佛山大学材料和能源学院对接,推动该学院材料工程系与明城家居建材行业结对,陶瓷材料专业的王坤博士团队与贝斯特结对,目前双方已初步达成技术攻关等8项合作意向。同时,明城镇通过商会组织镇内超20家企业前往佛山大学,在学生培养、平台建设、技术科研、行业服务等方面谋求合作意向。

针对招工难问题,明城镇与高明技师学院开展需求对接,讨论合作意向,促成酷设家居、金百尚等10余家企业与高明技师学院定向合作,培养室内设计、数控机床等专业人才。

为促进商协会交流商机共拓,明城镇一方面深化区域产业协同,成立“湾区户外运动目的地创建联盟”和“产品与包装协同发展联盟”,组织联盟企业开展各类调研活动5场次,累计对接需求90项,同时积极联动兄弟镇街总商会对接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塑造商会活动品牌,以“东门圩·职工活力荟”为核心品牌,搭建集文化、艺术、体育、公益于一体的活力平台,为职工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业余生活新体验,今年累计举办各类活动6场,惠及员工3000人次。

撰文:朱苏娇 明宣办

明宣办供图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