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小学时期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通过均衡膳食获取全面营养,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根基。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由于对营养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往往过于偏爱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攀升。家长该如何助力孩子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学龄期肥胖防治又存在哪些饮食误区?为此,南方+特别邀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肖亚嫔,为广大学生打造健康的饮食行为与生活方式提供专业指导。
肖亚嫔指出:“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会为成年后患上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埋下隐患。”5至9岁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而10至19岁的青春期更是发育、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保驾护航,同时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塑造的关键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危害不止于身体健康。肖亚嫔表示,有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不仅会损害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还会使他们面临更高的被欺凌风险,甚至影响学业成绩,引发一系列社交和心理问题。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肖亚嫔(左一)。 受访者供图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肖亚嫔(左一)。 受访者供图
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孩子营养均衡,同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呢?肖亚嫔着重强调,“吃动平衡”是核心要点。
家长们需把握“吃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这一原则,确保孩子食不过量。中国居民膳食餐盘,也就是四格餐盘,给出了相应的指导,孩子每天可以这样吃:
谷物类:作为主食,涵盖米、面、红薯、玉米、土豆等。
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及其制品:包含各种瘦肉、禽肉、水产品、蛋奶以及大豆及其制品。
各类蔬菜及菌菇类:以深绿色蔬菜为主,像西蓝花、彩椒、胡萝卜、紫甘蓝、木耳等都在此列。
各类水果:例如苹果、橘子、蓝莓等。
如今,有减重需求的“小胖墩”日益增多,家长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肖亚嫔给出以下建议,家长应多在家做饭,让孩子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要合理挑选零食,尽量避免或减少购买高脂、高盐、高糖的零食;此外,家长自身要做好榜样,引导孩子养成健康运动的习惯。
在减重观念上,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减重就得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和肉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肖亚嫔解释道,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最为高效的能量供给源,是保障儿童青少年学习思考、运动锻炼的基础。而且,主食中的膳食纤维能带来强烈的饱腹感,有助于呵护肠道健康,让体重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主食在儿童青少年的一日三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绝不能因过度减重而舍弃。而肉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不仅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还能增强免疫力,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其实,减重餐也可以丰富多彩,完全不必担心会饿肚子。”肖亚嫔举例说明,“巧克力、薯片等都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但往往几口下去,就轻松摄入了几百大卡热量。要是把这些高热量零食替换为主食、蔬菜、肉类等食物,既能保证各类营养充分摄入,又能有效控制热量,实现轻松减重。”
最后,肖亚嫔郑重提醒各位家长,对于有超重问题的孩子,千万不要抱有“长大就能瘦”“长大再减也不迟”的侥幸心理,要及时进行干预,养成合理健康膳食的习惯才是对孩子健康负责的关键所在。
撰文:吴惠芳 温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