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从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传来喜讯
开平市成功入选
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
与联合申报的鹤山市合共最高可获
中央财政奖励资金4500万元
此次成功入选
不仅是对开平市现有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
也为我市未来新能源汽车
在县域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开平市围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在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构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制定实施《开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及在广东省县级市中最早出台《开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为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编制、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和依据,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开平市累计建成公用和专用充电站157座,充电桩1840支,基本实现城区和乡镇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全力满足本地市民、广大游客和过路乘客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便捷充电的需求。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本次县域充换电补短板试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设内容和目标是,围绕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等规划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跨县域场景全覆盖”。凭借广东省内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古镇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近年来,开平市的文旅产业活力迸发、飞速发展,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15.57万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收入60.96亿元,同比增长25.36%。此外,作为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开平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取得瞩目成绩。近十年,开平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资金、专项债支持,发动侨胞乡亲捐赠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建设农村公路21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1座,全市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98.23%、农村公路一二三类桥梁占比99%,先后成功创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邑美侨路”示范路获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和广东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在丰富文旅资源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双重加持下,开平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多场景推广应用以及设施利用率的提升得到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为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建设工作对车网互动(V2G)项目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本次试点县建设主力军的开平市公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公控集团)和开平市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公用集团),已经走在县域充换电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列。
市公控集团目前已建成包括13座公共充电站及1座公交车专用充电站,共配备直流快充充电枪306支,交流充电桩8台。新技术应用方面,建成大功率充电桩(单枪输出功率≥360kW)9台,液冷超充桩2台,光充一体充电站3个,以及开平市内首个重卡专用充电站,同时,市公控集团还积极推进多个城乡充电站(桩)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覆盖开平城市核心区域如城市南广场、翠山湖客运站,以及重点乡镇水口、马冈、大沙等地,形成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的全场景+全域的超强服务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相比于聚焦公共交通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公控集团,市公用集团依托其在管理机制改革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入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市公用集团与国内三大充电运营商之一的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开平市高质新能源有限公司,借力万帮公司的技术团队优化充电设施的本地化运营,计划通过科学布局充电桩,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提升覆盖率与使用便捷性。目前,市公用集团打造的位于百汇市场的“光储充放”能源站已成功上线运营,该场站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和放电系统于一体,通过光伏雨棚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入储能系统,为充电桩及附属配套设施供电,最终可实现整个场站高效、安全、低碳甚至“零碳”运行。
说到充换电基础设施,不得不提的还有扎根开平近30年的本土企业海鸿电气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海鸿公司一直深耕高效节能电力设备的创新和研发,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目前已成功研发并正式运营全国首家立体集成模块化乡村充电示范站以及集成一体式智能光储汽车充电站,为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思路。据悉,海鸿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应用于我省首批入选的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台山市和高州市。
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3年试点示范期内,开平市计划新建的充电桩总功率为36400千瓦,包括新建换电站1座,新建V2G充电桩16台,大功率充电桩51套,全液冷充电桩2台,光储充电站充电桩10台,总投资额超6500万元,通过科学布局与设施升级,进一步提升充换电服务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我市将围绕试点建设目标任务,确保做好奖励资金的统筹和高效使用,加快推进应用车网互动(V2G)、全液冷超充、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技术的充电设施在我市建成应用,积极探索与停车场、商业体等多种业态合作运营新模式提升乡村充电设施应用场景覆盖。凭借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我市将在充换电设施建设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亮点,力争在试点工作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开平经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