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4.51亿元、同比增长14.11%,实现规上产值21.81亿元、同比增长13.60%。”谈起园区经济,丰顺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宁州的话语铿锵有力,信心满满。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丰顺县以项目建设为强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激活发展潜能的生动实践,更是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注脚。
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丰顺县不断夯实城乡发展稳固根基。 受访者供图
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丰顺县不断夯实城乡发展稳固根基。 受访者供图
项目是稳定增长的“压舱石”,更是补齐发展短板的“加速器”。开年以来,丰顺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招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凝心聚力建项目,抓好项目谋划建设投产,在项目谋划、建设、投产上持续发力,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不空窗、不停步”。
2025年,丰顺县列入市重点正式项目32项,目前已开工28个市重点正式项目,1—4月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累计完成占比32.57%。
以项目之进提发展之质、以实干之力谋全年之胜,丰顺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再提速、发展质效再跃升。
抓攻坚 基础设施“强筋骨”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进度条再刷新。
甲路排大桥位于丰顺县建桥镇,因改扩建需要,该旧桥需原位拆除重建,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5月10日,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甲路排大桥旧桥上部结构拆除完成,标志着土建4标正式迈入新建桥梁施工阶段,同时为后续清潭特大桥Z线建设打下基础。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中。 受访者供图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中。 受访者供图
汕梅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总里程约88公里,途经揭阳市揭东区和梅州市丰顺县、兴宁市、梅县区,按照双向八车道标准、采用“双侧拼宽+分离新建”方式进行改扩建。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总投资85亿元,累计完成占比60%。”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工程管理员郑志上介绍,全线已基本完成第一次主线交通大导改,实现车辆导改至新建路面行驶,并全面进入老路桥梁拆除重建及路面提升改造阶段。
近年来,丰顺县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空间规划为纽带串联起城乡要素流动的动脉,努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管理效能、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城乡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丰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统领,丰顺县不断夯实城乡发展的稳固根基,各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24年,全县完成53个老旧小区改造,人才公寓、工人文化宫、紫琳学院一期、坚真文体中心基本建成,丰良、茶背、汤西3个扩容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汕梅高速公路改扩建、235国道综合提升等8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项目攻坚之路并非坦途。
抓好项目建设,年初召开的丰顺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争取更多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配套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汕梅高速改扩建、紫琳学院二期项目建设,大力争取大丰高速、县城东环公路纳入省“十五五”规划。
此外,丰顺县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进一步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深入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项目,一体推进水、电、路、气、网和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建设,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一系列举措,是丰顺县委、县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推进的高度重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强筋骨”。
就交通项目方面,丰顺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朱洲丹介绍,今年丰顺重点推进年度投资计划约13亿元的梅汕高速改扩建工程和16个省县乡道建设项目。“通过交通网络的乘数效应,推动交通与产业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丰顺项目施工蓝图,一幅热火朝天的交通建设画卷跃然眼前。不难发现,在全力推进汕梅高速改扩建这一重大项目的同时,丰顺县于县域内部交通网络优化领域也火力全开,按下了“加速键”。
紫琳大道及附属配套工程现场,道路宽阔平坦,路旁新种下的香樟树笔直挺拔、郁郁葱葱,工人们正抢抓时机开展绿化养护等后续作业。
现场施工负责人罗佳斌介绍,该项目连接了紫琳学院与国际声谷等重要区域,并通过与汕梅高速、国道235线等主要交通干线的连接,使丰顺县与外界的沟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我们正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进度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施工作业。”罗佳斌坚定地说。现场工班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破瓶颈 产业技改“赋新能”
“自动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可谓一举多得,它不仅有效满足了锦顺科技日益攀升的产量需求,更大幅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还能对生产精密度进行严格把控。”看着一季度亮眼的产值数据,广东锦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冯颖灵自信满满地介绍技术改造带来的显著变化,“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30%,且产品全部实现内销。”
广东锦顺科技有限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推动量质提升。 南方+记者 黄培强 摄
广东锦顺科技有限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推动量质提升。 南方+记者 黄培强 摄
“黑灯车间”指的是无人工厂或智能化无人工厂,其优势在于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丰顺县各相关部门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与悉心引导,助力公司申请3000万元超长期国债项目。目前,公司在完成高端线路板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进的基础上,正全力朝着打造‘黑灯车间’的目标迈进,力求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冯颖灵透露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话语中充满了期待。
踏入新启用的生产车间,偌大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仅有寥寥数名工人在专注地操作设备。
冯颖灵介绍:“当前正在推进的PCB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各个生产线紧密连接起来,目前已能够实现整个生产工序70%的工作量自动化完成。等项目全部完善之后,智能化程度还将更上一层楼,真正实现生产的高效与精准。”
在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必由之路,而技术改造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招。
“技术改造就像为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与工艺,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在价格与质量上形成双重优势。”丰顺县技改节能股股长彭宝花一语道破了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她进一步指出,持续的技术革新不仅能够优化现有产品与服务,还能催生新的业务领域,为企业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丰顺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超长期国债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培英、海大饲料、锦顺科技等18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与此同时,为切实解决企业在技改过程中的资金难题,丰顺县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优势。通过这一平台,美聪、泰坤两家企业成功获得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为企业的技改项目注入了金融“活水”。
彭宝花介绍,丰顺组织企业开展“省技改十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数字化改造、超长期国债项目等政策宣贯会,详细介绍财政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通过造浓‘改’的氛围让企业想变,打消‘改’的顾虑让企业敢变,强化‘改’的支撑让企业能变。”
数据印证成效:一季度,丰顺县完成工业投资2.46亿元,同比降幅收窄13.9%;完成技改投资2131万元,同比激增189.5%。技术改造正成为丰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强劲动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活力。
促融合 项目服务“优环境”
4月24日至25日,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率队赴上海市、江苏省开展招商考察,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走访丰顺籍企业家创办或经营的重点企业,深入洽谈对接,积极寻求合作,力促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丰顺,实现共赢发展。
在项目工作上,丰顺县可谓“双管齐下”,一头积极招项目,一头着力优服务。今年以来,丰顺县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抓住“百千万工程”机遇、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狠抓“打粮食”优质项目精准招商,全力引进一批“打粮食”项目,为丰顺苏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站在企业、群众的角度,以专业的能力、热情的态度给他们指引、提出建议,让企业、群众办事舒心又顺畅。”丰顺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介绍,新一年的政务服务举措实施力度不减,监督力度不减。
始终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丰顺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兑现对企业的承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产城融合、城产一体,丰顺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103.7亿元。
丰顺产业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生态、更强动能、更实支撑,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受访者供图
丰顺产业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生态、更强动能、更实支撑,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受访者供图
乘势而上,园区紧扣“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主线,以“强服务、破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为着力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生态、更强动能、更实支撑,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城乡产业集聚、促进城乡融合,2025年丰顺产业园有了新方向:积极做好空间优化整合工作,优化管理范围和面积,规划汤坑园区、埔寨园区、埔农园区、国际声谷园区、汤西园区、茶背园区6个产业发展区块,提升发展潜力,并尽快完成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扩区(电镀、线路板片区)工作。
丰顺产业园里,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尾声,预计今年6月底交付。“室内装饰部分已经完成了,现在正陆续开展室外防水、地面石材铺装、绿化园林等工作。”现场施工负责人梁裕崧表示,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园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项目投入使用后,有助于增强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加快推进丰顺县“产城人”融合发展进程。
硬件“优环境”,软件同样不能落下。树牢“产出思维”“发展思维”,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丰顺认真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和“才聚梅州大行动”,用好“免费梅州”政策,为企业生产空间拓展、技术人才招引等方面提供精准对接和优质服务。
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所需,丰顺县委人才办联合县人社局、县科工商务局等20多个部门开展岗位摸排,深入电声产业基地及企业、学校、医院等一线,系统梳理工业制造、电子信息、教育医疗等领域用人需求,征集优质就业岗位1200多个,以“诚意满格”的政策保障和“服务满弓”的暖心举措,向四海英才发出“丰顺邀请函”。
发展环境优,企业发展安心舒心。威富智慧创新园是市、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当前,正稳步提升一期项目产能,并加速推进二期投资建设,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新的一年,将重点提升一期项目产能,力争全年实现3亿—4亿元产值。同步加快二期项目投资进度,全力推动丰顺电子电声、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强链补链。”威富集团丰顺分公司总监罗焕文直言,在丰顺这块发展沃土上,企业只管放宽手脚谋发展。
■记者观察
以“三不”之姿筑发展之基
项目建设于县域经济发展而言,是稳固前行的“压舱石”,更是驱动增长的“动力源”。丰顺县域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项目建设“不断档、不空窗、不停步”尤为关键。当下来看,是稳住经济增长、推动发展的关键之策;长远来看,则是为发展积攒动能、厚植优势的必然举措。
筑牢“不断档”基石,保障项目建设连贯性。项目建设恰似一场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的交接都紧密相连,任何一棒的“掉棒”都可能使整体进度受阻。丰顺对此有着深刻认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项目建设链条紧密咬合、顺畅运转。
从项目前期的精心规划到落地后的高效实施,丰顺各部门需要进一步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如,规划部门深入实地调研、科学严谨论证,为项目量身定制合理且可行的方案;审批部门简化繁琐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项目能够迅速“上马”启动;建设部门精心组织施工、严格监督管理,全力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
坚守“不空窗”底线,实现项目推进持续性。项目建设容不得“空窗期”,丰顺需要通过建立健全项目推进长效机制,为项目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保持热度、持续发力,一鼓作气推进到底。
一方面,加强项目储备,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确保项目建设始终有新项目接续、有新动能注入。
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项目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专项债券、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确保项目“有地可落”。
秉持“不停步”信念,推动项目建设跨越性。项目建设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必须有“不停步”的进取精神,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实践,推动项目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丰顺应大力鼓励项目单位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还注重项目的产业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郑坤 卜优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