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灭蚊!这些阿姨不简单

作者 肖莎莎;戴嘉信;杨馥铫 2025-08-08 20:43
00:56

特写|灭蚊!这些阿姨不简单

8月8日6时30分,暴雨洗过的空气湿热难当。在南海区狮山镇联和社区释石经济社一间荒草丛生的闲置旧祠堂内,69岁的村民林冰正弓着腰,将锄头狠狠楔进黑淤泥里。在她周围,7名同样年逾花甲的姐妹正分散在祠堂各处,有的用铁铲清理泥沙,有的徒手拖拽着盘根错节的枯枝。

一名阿姨挥动着铁铲继续清理残存的杂草和碎砖。

一名阿姨挥动着铁铲继续清理残存的杂草和碎砖。

这座废弃20余年的旧建筑早已破败不堪:斑驳的墙皮大片剥落,腐朽的窗棂在风中摇晃,屋顶的青苔在雨后显得格外刺眼。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里堆积的碎砖、杂草和积水,已成为蚊虫滋生的绝佳温床。在释石经济社,这样大大小小无人问津的闲置地有20多处,这些都是南海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

消杀队员对祠堂内清理出来的部分进行消杀。

消杀队员对祠堂内清理出来的部分进行消杀。

清理工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深扎土中的枯枝需要多人合力才能拔出,板结的建筑垃圾与泥土黏连成块,低洼处积攒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霉味。林冰和姐妹们全副武装——长袖衣裤、口罩手套一样不落,还不忘互相提醒喷上驱蚊药水。“来,咱们一起!”随着林冰一声招呼,两名老人合力抬起一块沉重的混凝土,缓缓挪向等候的运泥车。

阿姨们联手搬起石块。

阿姨们联手搬起石块。

时间回到7月15日,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一场蚊子歼灭战由此打响。20多天时间里,大家都在跟时间抢速度,狮山镇联和社区释石经济社社长吴树金带着专业的消杀人员、狮山镇党员志愿者一次次地敲响村民家门,宣传清积水、倒垃圾,清除蚊媒孳生地。

消杀队员现场进行外环境消杀。

消杀队员现场进行外环境消杀。

这样的行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都自发参与到爱国卫生统一行动中。然而,要彻底清除蚊媒孳生地,外环境的消杀必不可少,闲置地就是容易忽视的点。7月21日开始,林冰自发组织了几个姐妹开始为村里清理闲置地,“我们都是干农活的,有力气,现在也有空闲,就帮村里一起灭蚊。”林冰说。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银发灭蚊队”开始了她们的劳动。

年逾花甲的阿姨们正在清理废旧祠堂里盘根错节的枯枝。

年逾花甲的阿姨们正在清理废旧祠堂里盘根错节的枯枝。

当天10时,阳光正烈,但铁锹铲起泥沙的声响比清晨更密集。随着清理工作的推进,8名银发阿姨终于清理出了一间“房”,在她们身后,20多年未见天日的砖墙正在渐渐显露。紧接着,消杀人员再一次来到祠堂内进行第二轮喷药消杀,“每清理出一块空地都要进行一次消杀,不然埋在底下的蚊子也会跑出去叮人。”

休息片刻,待消杀结束,阿姨们又活力满满的开始清理废旧垃圾,“还有两处没清完,加把劲下午就能收工。”大家挥动着铁铲继续清理残存的杂草和碎砖。经过12小时的奋战,祠堂内外的杂物、积水和蚊虫孳生地被彻底清除。林冰望着焕然一新的祠堂,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阿姨们联手清理树枝。

阿姨们联手清理树枝。

“环境变好了,蚊虫少了,大家的健康就多了一份保障。”林冰说这话时,几名路过的村民主动加入清扫队伍。在这场灭蚊行动中,银发志愿者们不仅用双手改善了人居环境,更用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而她们清理出来的闲置地未来也会有新的身份。狮山镇正着手为这些地块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在科学消杀、长效防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空间活化利用,通过“一地一策”的精准规划,昔日的卫生死角将变身为社区花园、健身场地或便民服务点,实现人居环境改善与土地价值提升的双赢格局。

采写:南方+记者 肖莎莎

拍摄:南方+记者 戴嘉信

剪辑:杨馥铫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