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我在中山“跑龙套”

作者 苏芷妍;叶志文;叶紫潇 2025-08-22 06:31

8月的广东,暑气黏在皮肤上。

张宇豪拖着行李箱走出中山站,空气中蒸腾着熟悉的湿热。他从江西赣州的片场归来,目的地不是某个光鲜的剧组,而是一则贴在中山影视城公告栏上的招聘启事——“招募群众演员”。

四年前,18岁的他从长春来到中山,还分不清何为“走位”。四年后,他已经演过短剧男一号,接过院线电影配角。

如今,他再次把自己塞进了群演的人潮里。“绕了一圈,又站回起点。”张宇豪形容,自己像是在演艺圈“门槛边上”徘徊。

中山影视城。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影视城。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近年来,中山凭借独特的历史建筑和生态景观,成为《破冰行动》《狂飙》等诸多热门影视剧的取景地,也因取景拍摄需求,衍生出一个活跃的群演市场。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山至少有超2000名群演。其中,既有横跨短剧、电影和剧场NPC多领域的演员,有专注群演事业15年的“老戏骨”,也有即将奔赴海外攻读硕士的大学生。

他们,共同在中山演绎着龙套演员的“人生百态”。

观望中的人

“半只脚”踏进演艺圈

2021年初,从吉林南下中山的张宇豪,成了中山影视城沉浸式剧场最早一批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意为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今天扮乞丐蹲唐街,明天换西装站英伦街。没有镜头对准他,但对他而言,每一声咳嗽、每一步踉跄,都是表演。

这段经历,让张宇豪积淀了一定的表演基础。2023年末,张宇豪跳进短剧狂潮,在江西赣州影视基地从配角一路演到短剧男主,出演了网剧《密码时代》、院线电影《祥瑞宝莲》等作品,日薪最高达到2000元。

张宇豪在中山影视城场景内表演。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张宇豪在中山影视城场景内表演。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但在“短剧圈”沉浸两年后,张宇豪感觉遇到了瓶颈期。这时,中山影视城招募群演的公告,再次出现在他眼前。张宇豪重新选择了这份月薪数千元的群演合约。当被问及从短剧主演,重新回到影视城群演身份,内心是否会有落差时,张宇豪坦然回答,“回到中山,是故地重游,也是为了自我调整。”

“至于‘自降身价’,我只是站在演艺圈的‘门槛上’,还不算严格的‘圈内人’,更多的是在旁边观望,所以没有太多心理负担。”张宇豪说。“之前,我把群演当工作,现在我只是单纯地享受表演。”

同为影视城NPC演员的赖雅雯,明年即将成为澳大利亚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眼下,她将群演工作,当作人生过渡期的一种新奇体验。在赖雅雯眼中,“演员这个职业看似光鲜亮丽 ,但大明星永远是极少数,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大家因为热爱在行业里坚持,但付出与回报不总成正比。”

即将奔赴海外攻读硕士的赖雅雯,如今正在中山影视城体验群演职业。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即将奔赴海外攻读硕士的赖雅雯,如今正在中山影视城体验群演职业。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赖雅雯表示,沉浸式剧场延续时间长,演员有时上午开工,直到凌晨才结束表演。大型的两天一夜式剧场,演员每场能拿到300元的提成。至于普通剧场,演员每场提成只有50-80元左右。

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和难以保障的休息时间,导致剧场演员流动性较高。“留下来的人,都在期待更大的舞台,等待出演短剧或电视剧集的机会。但即使一直坚持,也不一定能熬出头。”赖雅雯说。

“越老越吃香”

中年群演没有“年龄焦虑”

但与年轻演员相反,在特约演员黄小波身上,感受不到“年龄焦虑”。

“我入群演这一行,有15年了。”81年生的黄小波,来自湖北,是中山群演里的“老戏骨”,也经常担任剧组的“群演领队”,协助导演管理群演人员,江湖人称“波哥”。

专注群演事业15年的黄小波。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专注群演事业15年的黄小波。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时间拨回十五年前,黄小波因为生意亏损,在朋友介绍下,接触到了群演这个职业。在影视行业,除了观众熟知的主角、配角之外,还有群演、前景演员、特约演员之分。黄小波介绍,群众演员基本是“背景板”,年龄性别等基本条件满足要求,就能立刻上岗,日薪资一般在80-120元。前景演员,是离镜头更近的群众演员,日薪150-200元。特约演员有角色台词,还需要一定的演技,日薪基本从600元起步。

在电视剧《破冰行动》饰演警察时,黄小波因表现出色,获得了单独的近景镜头,从群演升级成了前景演员。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片尾演员表里。而在出演电视剧《中流击水》时,黄小波与演员马少骅饰演的角色孙中山有一段对手戏。当时,导演临时给黄小波加了一段台词——“发三发炮弹!”刚开始,黄小波还顾忌着群演身份,不敢大声喊出台词。

后来,在演员马少骅的鼓励下,黄小波重新调整状态,很快融入了角色。从《中流击水》开始,黄小波真正成了一名特约演员。“即使是群演,也要把自己‘当回事’,随时保持最佳状态。导演临时给戏,你要接得住。”黄小波说。

“很多人都以为,演员这一行吃的是‘青春饭’。但我入行时已经是中年了。真实的市场情况是,越老越吃香。”黄小波坦言,自己非但没有“年龄焦虑”,反而很看好这一行的发展。

中山影视城沉浸式剧场,集聚了一批年轻演员。 受访者 供图

中山影视城沉浸式剧场,集聚了一批年轻演员。 受访者 供图

广东乾鼎影业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人、制片人温坤波亦表示,“在国内影视市场,年轻演员一茬茬从院校涌出来,但40岁以上的特约演员特别少。老特约作品多,简历好看,他们的片酬,往往比年轻演员更高。”

留住本土人才

期待中山有更多配套支持

深中通道开通后,温坤波更忙了。香港剧组清早发微信:“温总,下午带10个群演来影视城”;深圳剧组半夜打电话:“明天急需50个‘黑帮小弟’,包大巴来接!”

温坤波经营的广东乾鼎影业文化有限公司(下称“乾鼎影业”),是中山本土影视公司,在制作影视剧集的同时,承担了大量外地剧组赴中山取景的协拍工作。今年6月,乾鼎影业刚承担了由香港电影导演王晶担任监制的网剧《四大探长》的协拍任务。

在温坤波看来,深中通道通车之后,大湾区的拍摄剧组都更频繁地来到中山取景拍摄,这为中山影视市场带来新机遇。“中山虽然本地剧组不多,但中山是影视市场重要的取景地。而取景是拍摄的重要基础,有了场景,就会有剧组来拍摄,自然就会聚集起群演市场。”温坤波打开手机,大大小小的特约演员招募群、群演招募群足有几十个,“在中山,至少有超2000名群演。”

中山影视城沉浸式剧场的演员正在进行表演。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影视城沉浸式剧场的演员正在进行表演。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山影视产业仍有不少短板。温坤波建议,中山应给予影视剧组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参考佛山引进博纳影业、珠海引进开心麻花的模式,吸引更多知名影视公司在中山成立分公司,在中山成立拍摄团队。

“中山的剧组多了,演员才能有更多机遇。”温坤波坦言,不少特约演员在积累了足够的作品后,都会选择“横漂”或“北漂”,“这本质上是因为中山缺少本地剧组,演员上升发展空间有限。只有中山影视产业真正壮大起来,才能留住更多演艺人才。”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摄影:叶紫潇 叶志文


编辑 朱晓宇 钟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