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工作,不是为了躺平!”
“我爱佛山,因为这里有我大展拳脚的舞台!”
进入9月秋招季,大学生们忙着投简历、找工作。
曾经,对于许多佛山学子来说,考上外地大学意味着与家乡的告别;如今,在学子“归巢”计划的召唤下,一条条返乡就业的坦途,正让他们的人生规划多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选项。
佛山自启动学子“归巢”计划以来,已常态化服务在外学子近1.3万人,推动一批又一批佛山籍大学生回流佛山,服务家乡发展。
他们有的已经毕业,回到佛山工作;有的还在上学,但憧憬着未来参与家乡建设;还有的自愿担任家乡的“宣传大使”,带外国同学打卡佛山。
是什么促使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一起来听听这些佛山学子的分享。
◆邹能:
佛山是一座适合年轻人打拼的“机遇之城”
东北石油大学应届毕业生,现已入职中誉设计有限公司佛山电力分公司
我是湖北人,但从小在佛山上学、成长,高中在桂城中学就读,考入了东北石油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今年毕业后我顺利入职中誉设计有限公司佛山电力分公司。
2022年年中,我通过初中同学了解到佛山学促会。当时我在东北读大学,一直计划毕业后回佛山发展,既想提前结识更多同龄伙伴,也希望通过参与组织活动丰富履历、锻炼自身能力,所以果断加入了。
加入学促会后,我在北方分会担任干事,参与过分会组织的多场活动。最让我难忘的是2023年8月下旬的换届大会。一位往届的学长特意过来和我聊天,他听说我打算回佛山工作,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验,还推荐了几个佛山本地对口行业的交流群。帮我更精准地了解佛山的就业市场,这让我在求职时少走了很多弯路。
虽然这是我最后一次以干事身份参与学促会活动,但感受到的温暖和收获的帮助,让我觉得这段经历特别有意义。
今年毕业,我专程回佛山参加了高校毕业生新春专场招聘会、“百万英才汇南粤”大型招聘会等线下活动。最终在毕业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我的预期,算是得偿所愿。
在佛山生活了15年,熟悉这里的生活节奏、人文环境,早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加入学促会后,通过对佛山产业结构布局、人才引进政策的了解,我真切感受到了佛山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对青年人才的重视。
现在我觉得佛山不仅是“宜居之城”,更是一座能给年轻人提供干事创业机会的“机遇之城”,这种认知上的变化,也让我更期待在这里扎根发展。
未来,我希望深入学习电气领域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佛山的制造业领域深耕,凭借专业能力为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出一份力,追逐自己的职业梦想。
邹能。受访者供图
邹能。受访者供图
◆余文俊:
佛山对青年学子的重视程度,超乎我的想象
汕头大学应届毕业生、现已入职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从小在三水区读书长大。我的高中母校是三水实验中学(现更名为佛山季华中学)。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汕头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22年暑假,我通过“青春佛山”公众号了解到佛山学子“归巢”计划,被深深吸引了。加入学促会后,我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结识了一群朋友,也加深了对佛山人才政策、就业机遇的了解。
在准备实习的阶段,我参加了学促会组织的一次如何寻找专业对口实习的培训,培训的老师是佛山大学洪文泓老师。他分析了现在的就业形势,该怎么去找实习,怎么写简历,签订协议时该注意哪些风险等等。后来我们还加了微信,聊了很多。洪文泓老师给我带来的一套思维工具,让我受益至今。
过去,我对佛山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家乡”“宜居”“美食多”的层面。但通过学促会,我看到了一个更年轻、更创新、更渴求人才的佛山。政府和企业对青年学子的重视程度超乎我的想象,各种人才政策和服务都非常贴心。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与我所在的电子信息专业高度契合。我相信,这里有我大展拳脚的舞台。
最后,我想给未来计划回佛山发展的学子分享几点建议:一是要提前准备,主动链接。大家可以提前通过“佛山学促会”“青春佛山”等平台,了解佛山最新的产业布局和人才政策;二是明确优势,找准定位。要想清楚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与佛山产业的适配度;三是保持开放心态,可以尝试回佛山参加实习或者调研,亲身感受城市的发展脉搏。
余文俊。受访者供图
余文俊。受访者供图
◆陈颖:
学促会的经历,刷新了我对家乡的认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二在读学生
我从小在高明成长,以前会觉得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但加入学促会后,有机会走进佛山各区企业、体验不同文化,对家乡的了解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入。
2023年,在高中同学的推荐下,我第一次了解到佛山学促会。当时觉得,学促会的活动很吸引人,不仅可以参观不同的企业,还能体验各种文化,结识更多朋友。于是我马上提交了入会申请。
2024年,我竞选成为学促会实践部部长,从活动参加者变成了组织策划者。我很享受在学促会的工作,亲身参与到方案从0到1再到落地的过程,很有成就感,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在今年8月,我们要策划一个营地派对活动。我通过小红书,找到了营地商家,沟通场地费用问题。如果按照正常收费,需要4000块场地费,外加每个人49元的烤面包费。为了节省开支,我与商家协商,希望发动学促会的同学,利用社交媒体帮助商家宣传,以此作为打折或者优惠的条件。最后商家也认可了这一方案,免除了我们的场地费。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谈判经验,对日后学习和工作是很有用的。
此外,我是学法学的。学促会的工作经历,对我专业学习也有一定帮助。比如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与各种商家机构打交道,其中可能会涉及一些法律问题,会促使我从专业的角度思考,主动去学习新的法律知识。
虽然我还有两年才毕业,但未来大概率会选择广州或者佛山工作。我很爱我的家乡,希望有机会能回到佛山发展。
今年我成为了学促会会长团成员,有了更大的责任和挑战。我希望在这个岗位上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陈颖。受访者供图
陈颖。受访者供图
◆唐可津:
无论身在何处,我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初心不变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23级硕士生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佛山人。初中毕业于佛山市华英学校,高中毕业于佛山一中,之后,我前往中山大学完成本科学业,而现在,我有幸在北京大学读研。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走,去你的家乡》系列视频拍摄,邀请我的朋友,来自法国里昂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22级硕士生云佳(Héloïse, Anna GAILLARD),一起回到我的家乡佛山,体验岭南文化。
云佳对这次48小时的佛山之行表示非常愉快,她特别喜爱佛山的城市氛围。尤其是佛山美食,让她赞不绝口。途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们在南风古灶体验“手搓陶泥”时,云佳夸我做得有模有样,还开玩笑说这可能是“刻在佛山人血液里的天赋”。这句有趣的调侃,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所带来的亲切感。
我希望通过这个视频,更亲切、更直观地呈现佛山的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让更多人了解佛山、喜爱佛山,进而对岭南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目前我处于研究生三年级,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在思考与探索中。但我相信,无论最终身在何处,都不会改变我希望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初心。佛山始终是我深爱和牵挂的地方,若有合适的机会,我非常愿意回到佛山,用所学所能回报这片培育我的土地。
最近我也加入了佛山学促会。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服务家乡,助力佛山的文化推广与人才引进。另一方面,也期待通过与更多在外学子的交流,共同为佛山的发展贡献力量。
唐可津(右)与法国同学云佳在顺德清晖园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唐可津(右)与法国同学云佳在顺德清晖园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撰文:白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