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全民总动员:爱国卫生运动中的温情与力量‌

作者 黄绍侦 2025-09-22 20:01

9月的新会,暑热未消。街头巷尾,党员干部俯身清理积水的背影与志愿者发放防蚊手册的情景交织;社区楼顶,无人机盘旋消杀与居民主动翻盆倒罐的声响共鸣。

9月20日,江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面对蚊媒传播疾病风险,新会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开展以灭蚊防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党群同心:微网格撬动大治理

新会的治理智慧,藏在超30万户家庭的门槛内外。

新会区直各单位领导主动带队,实地到结对村(社区)进行防蚊灭蚊工作督导,确保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同时,依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六个一百”结对共建机制,做细做实“双报到、双服务”,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充分调动起来。

500人的防蚊灭蚊消杀党员先锋队穿梭在大街小巷,圭峰会城“拔钉子”攻坚队开展“顶楼攻坚”“井口设防”“冷巷焕新”三大行动,47个区直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党组织下沉社区,数百支入户小分队包楼到户。

网格员蔡惠瑜一手握民情记录本,一手叩响居民家门,用方言耐心讲解、趁傍晚贴心走访,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每周换花瓶水”“轮胎钻孔防积水”等生活口诀。商户曾先生、居民谭阿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道出“防蚊不是一个人的事”的共同心声。

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行动,新会东区学校的学子们主动认领家中“防蚊任务”,清理花盆托盘、检查鱼池边,成为家庭的“卫生小标兵”。

微网格撬动大治理,小家庭传递大能量,党群同心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防蚊网”。截至目前,新会区累计发动党员干部9.93万人次,覆盖超14.7万户家庭,清运垃圾230余吨,完成消杀面积超2481万平方米。

精准防控:土办法结合黑科技

9月20日清晨,新会区会城街道河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已人头攒动。5台背负式灭蚊喷雾机在晨光中一字排开,工作人员穿戴好面罩、口罩和手套,正往机器中添加调制好的药品。

“光是喷药还不够,必须阻断蚊虫孳生通道。”河南社区党委副书记徐锦彪掏出黑色“四防”装置,这个硬塑料制成的单向阀如同下水道的“防盗门”——雨水可冲开挡板流入,蚊虫却无路可出。

深入乡镇,科技与智慧交融的防控实践也同步推进:在三江镇的稻田边,无人机携带药剂对洼地实施精准喷洒;碧桂园社区的仿生灭蚊机通过模拟人体体温和二氧化碳,实现“诱捕式”灭蚊;大泽镇的“线上培训+线下实操”课堂,让家庭主妇也能掌握消杀设备操作……

从即扑公司捐赠电动喷雾器,到各村自制的“防蚊闸”;从沙堆镇电子屏滚动科普视频,到司前镇“机械+人工”饱和式消杀;从疾控专家的专业培训,到48人流调队伍的应急演练——“土办法”与“黑科技”有机结合,为新会构筑起一道精准高效的防控屏障。

社会共治:文明新风持续吹拂

连日来,新会区线上线下齐发力,织密群防群控网络。

线上,近千条次防蚊公益广告滚动播放,《致全区团员青年倡议书》《告全体市民书》等密集发布,凝聚多方力量,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线下,乡村大喇叭响彻田间地头,党员干部、网格员、“双百”社工组成宣传队,到榕树下、广场边、居民家,发放资料、耐心讲解,让“人人动手、户户参与”成为全民共识。

旺佳纸业、天健家具等企业党支部主动排查厂区、清除蚊虫孳生地;即扑公司等热心企业捐赠200台背负式常量喷雾器、3台仿生灭蚊机等在基层持续作业;民建新会区委员会捐赠的1440盘蚊香和500双劳保手套,被优先送到独居老人家中;城西社区的防晒帽成了志愿者的“标配”,企业捐赠的紫外灭蚊灯在农贸市场亮起……

物资流转间,“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共治网络清晰浮现。而比物资更珍贵的是文明新风持续吹拂——230余吨垃圾清运量的背后,是居民自发减少乱扔废弃瓶罐的自觉;逾2481万平方米的消杀面积外,还有家庭主妇李姐组建的“阳台防蚊互助群”。

这场爱国卫生运动仍在持续深化。新会坚信,全民的行动与团结,是构筑健康美好家园的最强防线。

撰文:黄绍侦

图片:新会区委宣传部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谢日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