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以赛兴业、以赛促融,东莞“乘数而上”

作者 王颖;张帆;罗靖瑜;黄政正;陈雅靖 2025-09-15 19:23
02:08

南方观察|以赛兴业、以赛促融,东莞“乘数而上”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东莞赛站)已于9月12日圆满收官。自5月启动以来,大赛广泛辐射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全方位、全链条、全领域激活数据应用潜力。

东莞赛站今年承办工业制造、商贸流通、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四大赛道,共吸引来自23个城市的250个项目参赛,其中超百支队伍入围决赛。在为期两天的决赛比拼中,各参赛团队充分展示了项目的解决方案、场景应用、商业模式与创新亮点。

以赛事举办为契机,东莞加快数据产业布局,位于南城街道的东莞市数据产业集聚区暨“湾区数谷”、位于万江街道的东莞市数据标注产业园建设提速,一系列推介、签约与对接活动接连举行,推动数据要素在各领域的创新实践。

赛产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由国家数据局指导,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全省共有14个赛道,分别在广州、深圳、东莞等6地市举办。

东莞今年首次承办赛事,也是全省承办赛道最多、参赛队伍最多的赛站,四大赛道设置与本地产业优势紧密结合。

工业制造赛道强调数据要素在研发创新、生产决策和供应链稳定等环节的全链条嵌入,回应制造业转型的迫切需求;商贸流通赛道着眼外贸、零售、跨境电商等细分场景的数据协同,推动商贸数据的整合共享。这两大领域紧扣国家“数据要素×实体经济”的战略部署。

决赛现场,有项目聚焦服装行业柔性制造数据共享,通过模块化输出设计、工艺与供应商评价数据,帮助中小服装企业实现快速投产,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局限;有项目建立航空旅客行为预测模型集群,实时解析百余类动态要素,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与决策科学性。

气象服务赛道积极挖掘气象数据在电力调度、防灾减灾、海洋经济等领域的跨界价值;应急管理赛道旨在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推动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利用。探索多源异构数据在现实场景的融合利用,是两大赛道的共通点。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项目,将气象数据与城市CIM底座结合,形成面向低空产业的气象“三张网”(监测网、数字网、赋能网),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的高精度服务。

据了解,该团队已获得气象数据身份标识和数据知识产权存证证书,相关产品已上架深圳数据交易所,并计划在本月完成全国首笔低空气象数据产品的场内交易。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打造的“五级三方”安全监管平台,则整合了10个部门、41万家主体的多元异构数据,构建包含超15亿条高质量标准化信息的城市级安全生产数字底座。平台还结合AI视频识别,实现预防、处置、复盘的全链条管理,形成智能预警和协同响应机制。

省政务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大赛举办是广东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期待东莞抓住机遇,孵化一批跨领域、多场景的数据融合应用案例,助力数据从资源转变为资产和资本,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聚数而兴,南城万江“数据双园”雏形初现

推动赛产融合,赛事是手段,落脚点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制造业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资源要素富集、技术创新活跃、应用场景丰富,这为数据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数据产业布局,东莞正高标准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和数据标注产业园,加快形成规模优势。

南城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数据产业集聚区将按照“1+3+12+N”的框架进行建设,重点牵引数据产业标杆企业,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打造深数所湾区服务创新中心和数字政府能力赋能中心等平台,并推进“AI+服务”应用试点。预计到2027年底,集聚区数据产业累计营收将超过200亿元,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目前,集聚区已与联通产互公司、中电科普天科技、深圳数鑫科技、广州雁鹏信息科技、特视能低空科技等数据企业签订意向合作。数字政府能力赋能中心、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服务中心、深数所湾区服务创新中心、东莞市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数据要素产业协会和湾区数据要素产业联盟等一批核心平台也已落地。

选址于万江街道坝头综合体的东莞市数据标注产业园,是东莞建设的首个专业化数据标注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由万江联合中国电信、百度智能云两大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建设。

“我们将在园区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百度标注基地。”百度智能云华东及华南区总经理吴军华表示,基地聚焦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标注与加工服务,有助于推动东莞制造业将存量数据转化为模型资源与智能应用,助力产业升级。

据悉,数据标注产业园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园,三年内将引进和培育超过50家数据企业,形成20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和10个以上垂直行业模型,并集聚2000名数据产业人才。

数创未来,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承办大赛、提速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东莞近年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生动缩影。

自2022年启动首轮数据要素改革行动以来,东莞印发数据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政策77份,在公共数据共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开发利用以及交易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市政务和数据局还建立起企业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资助政策体系,降低企业数据转化成本。

赛事期间,《东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市政务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改革将按照“1+4+15”的框架思路,全力拓宽数据动脉,推动数据要素高质供出流动;重点完善算力网络,分级建设城市及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同时构建“一核多极”产业布局,壮大数据产业生态,并围绕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全面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协同。为凝聚多元智慧、强化智力支撑,东莞还于近日成立了数字东莞建设专家委员会。

在专委会首次会议上,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们分享了对前沿数字技术的深刻洞察,并结合东莞实际为产业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共同探索适合超大城市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制造业是东莞最突出的底色,也是城市发力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生态之间的竞争。”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向宏提出。

他建议,东莞要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构建产业纵深,不断丰富数据资源、迭代技术、创新产品、培育企业并拓展市场,从而系统性地塑造一个有充沛活力和强健韧性的数据产业生态。

采写:南方+记者 王颖 张帆 见习记者 罗靖瑜

图片/视频:黄政正 陈雅靖

统筹:陈琬莹 王颖

编辑 黎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