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其主张表面看具有迷惑性,实则经不起国际法与历史事实的检验。追溯历史经纬,审视法律文件,我们发现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早已确定,其在南海的扩张主张缺乏法理根基,更多是域外大国地缘政治操弄的产物。
一、菲律宾领土范围的原始法律界定早已明确、早有定论
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巴黎条约》,这一文件成为界定菲律宾领土范围的首要国际法律依据。条约第三条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群岛”割让给美国,并明确划定了其边界范围:西至东经118度线,南至北纬4度45分线。这一划界将菲律宾领土严格限制在菲律宾群岛范围内,并未包括南海中的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等岛礁。
1900年美西两国又签订《华盛顿条约》,进一步澄清菲律宾西部边界为东经118度线。1930年美英条约划定了北婆罗洲与菲律宾之间的边界,再次确认了这一界限。值得注意的是,1935年菲律宾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国家领土范围,完全依据《巴黎条约》的界定,未包括南海诸岛。
这些连续性的法律文件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证据链:从国际条约到国内立法,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从未包括南海诸岛。当年美国作为殖民统治者对菲律宾领土的界定具有法律效力,且被菲律宾自身所承认。直至今日,这些条约划定的边界仍然是菲律宾领土范围的法定基线。
二、菲律宾南海主张违反战后关于南海诸岛归还中国的国际安排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通过《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立了战后亚洲秩序重建的原则。这些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虽然文件没有逐一列举南海诸岛,但作为日本在战争中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南沙群岛等岛礁理所当然属于应归还中国的范畴。
历史事实表明,中国政府在战后确实实际接管了南海诸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随后,中国政府通过编制南海诸岛地理位置名称、出版官方地图、设立行政管理机构等一系列行为,行使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管辖。
日本政府于1952年书面确认“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标志着南沙群岛在法律上完成交还程序。
而菲律宾于1946年宣布独立时,其宪法确认的领土范围仍然延续了《巴黎条约》的规定,并未包括南海诸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
三、菲律宾南海主张严重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
从国际法视角审视,菲律宾对南海岛礁的主张存在多重法理缺陷。
一是 “无主地先占”说的历史谬误。菲律宾声称南沙群岛为“无主地”,但历史证据显示中国自秦汉时期起就开始在南海航行和生产活动。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具有连续的历史记录,完全符合国际法“通过发现和先占取得领土主权”的原则。菲律宾无视中国长期的历史性权利,其主张与国际法保护历史性权利的原则相悖。
二是“地理邻近”原则并非国际法认可的领土取得方式。菲律宾以“地理邻近”为由主张南海岛礁主权,但国际法从未承认地理邻近可作为领土取得的依据。国际法院在多个案例中明确否定地理邻近作为领土主权依据的有效性,否则将彻底破坏国际海洋秩序,世界政治地图也将全面重绘。
三是“国家安全需要”不能创造领土权利。菲律宾曾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为自己在南海的行为辩护,但这完全是一种政治说辞,毫无国际法依据。若此理由成立,任何国家都可以藉此对邻国领土提出主张,国际秩序将陷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四是菲律宾的主张违背“禁止反言”的国际法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菲律宾官方地图一直明确将南海诸岛标注为中国领土。1961年菲律宾共和国第3046号法案再次确认了其领土范围,南沙群岛不在其列。直至南海发现石油资源后,菲律宾才改变立场,提出所谓“卡拉延群岛”主张,这种出于资源掠夺目的的事后主张在国际法上完全不具合法性。
五是以国内立法试图改变他国领土归属的做法是无效的。菲律宾通过《群岛基线法案》和“海洋区域法”试图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纳入其管辖范围,这种单边立法行为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国际法明确规定,一国不能通过国内立法改变他国领土的归属。另外,国际法确立的“陆地统治海洋”原则(即领土主权是海洋权利的基础)进一步支持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菲律宾试图绕过领土问题直接主张海洋权利,违反了这一基本原则。
六是南海仲裁案的程序违法。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关于排除强制仲裁的规定,也违背了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的约定。仲裁庭刻意回避历史性权利问题,其裁决因程序违法而不具法律效力。
四、菲律宾南海主张本质是在美国怂恿和支持下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侵权扩张行为
菲律宾在南海的扩张行为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美国亚太战略密切关联。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菲律宾成为美国在亚太军事体系的重要一环。美国对菲律宾的南海主张采取模糊态度,实质是为自己保持地区军事存在提供借口。
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进一步调整,南海问题被工具化成为遏制中国的手段。2012年黄岩岛事件、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2016年所谓仲裁结果出炉,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都有美国的政治支持和军事背书。美国一方面声称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另一方面却不断通过军事演习、“自由航行”为菲律宾撑腰,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本质。
菲律宾依靠美国支持在南海采取的扩张行为,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也不符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这种借助域外大国势力改变现状的做法,不仅无助于争端解决,反而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破坏了南海和平稳定。解决南海争议的正确途径在于回到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轨道上来,通过双边协商和平解决争端,而非引入外部势力加剧地区紧张。
南海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而应是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只有尊重历史真相,遵守国际法准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才能实现南海的长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任何背离这一方向的企图都注定不会得逞。
主 办: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2968期
主 编:康承志 邢东亮
责任编辑:吴 龙
投稿邮箱:nbzqkj@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