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到茂名调研 共商沉香药食同源与大健康发展路径

作者 邓建青;苏斯铭 2025-09-12 20:45

9月10日至12日,受广东名香沉香科技有限公司与茂名人才集团联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林国强教授团队到茂名开展沉香产业专项调研和技术交流,并与近百位从业者会商沉香产业发展难题。

9月11日下午,专家团与近百位企业家、从业者在沙垌沉香中心举行交流会。

9月11日下午,专家团与近百位企业家、从业者在沙垌沉香中心举行交流会。

活动聚焦沉香药食同源开发、新中药研发及产业标准化建设等内容,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形式,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发沉香“药效”应用,并研究推动产品业态向大健康领域延伸的可能。在交流中,双方也寻求在茂名达成产学研合作,开展奇楠沉香的系列研究及沉香大健康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形成“科研—产业—市场”闭环。

摸清产业家底

百亿产值潜力获认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带队,团队成员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革,中国科学院博士后、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客座教授蒋昌盛,此次考察团成员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中)在交流会上作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中)在交流会上作分享。

在茂名调研期间,专家团队分别走访了电白沉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电白曙光农场标准化种植基地、沙垌香街、沉香山等产业节点,实地了解沉香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生态链条,掌握沉香产业演变历史和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体量超出预期,如此丰富的原料储备,为未来可能落地的科研项目的多层次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专家团指出,茂名沉香产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业态,尤其是奇楠沉香的培育与开发领域优势显著,结合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无疑已具备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的潜力。

作为茂名市人才驿站组织开展的“人才下基层进企业”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通过带动高端人才、前沿知识、技术和服务下沉基层服务乡村,助力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的意图明显。

诸多沉香行业从业者参会。

诸多沉香行业从业者参会。

一方面,搭建起高端科研资源与基层产业需求的对接桥梁,主管部门、从业者通过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在产业发展形态和产品附加值提升上获得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专家团队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名贵和濒危药用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将围绕沉香开展等级溯源、药食同源、新中药研发与大健康产品开发等科研工作,与茂名沉香产业亟待突破的领域高度契合,未来双方如达成科研合作有望助力破解发展难题。

聚焦药食同源

从业者共探发展路径

茂名沉香种植面积超27.7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68.6亿元。其中,有沉香企业(含合作社、个体户等)超8500家,从事种植、加工、销售沉香的群众超15万人。在朝着年产值100亿元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如何推动(奇楠)沉香药食同源一直是从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9月11日下午,专家团与近百位企业家、从业者在沙垌沉香中心举行交流会,畅谈沉香药食同源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话题。会上,白木香与奇楠沉香的属性差异、药用产品研发等内容成为讨论焦点。多位从业者提出,推进沉香药食同源可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突破传统香品市场局限、扩大产业规模,但需解决功效验证、消费者认知等瓶颈。

“植物药用价值基于科学数据的支撑。”张建革是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她建议,茂名应借助科研手段,确定奇楠沉香有效部位、成分含量,明确种植、加工规范等指标,以此尽快建立地方或省级标准,为后续药物研发和大健康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革作主题分享。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革作主题分享。

“茂名沉香产业规模庞大,原料储备充足、产业业态丰富,既能满足多元市场需求,也可支撑药物研发与大健康产品开发。”针对茂名沉香产业拓展至医药、大健康领域的转型挑战,张建革坦言,大健康赛道需秉持“长期主义”:“药物科研从原料到药品、大健康产品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金投入大,且需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持续支持。”据了解,该团队正寻求与主管部门、沉香企业共建联合科研机制,重点攻关沉香功效成分研究,并开发医药创新产品。

撰文:邓建青 苏斯铭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