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普洱茶!中山发现一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中山自然资源  2025-09-13 12:00

近日,中山市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与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技术人员开展野外调查时,在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株山茶科大乔木,经华南国家植物园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普洱茶是隶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的大乔木,最高可达16米,其幼枝被微毛、顶芽被白柔毛;叶薄革质,长8-14厘米,下面被柔毛,侧脉8-9对,具细齿;花白色,腋生,直径2.5-3厘米;蒴果扁三角状球形,直径2厘米,3爿裂开,每室1种子;种子近球形,直径1厘米。

普洱茶别名大叶茶,作为我国名茶之一,因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云南普洱而得名。普洱茶与我们平时接触的茶树系变种和原变种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普洱茶的叶片背面贴生白色绒毛。

普洱茶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海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区,在广东主要分布于韶关、江门、河源、清远等地市,中山市为首次发现。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采集,普洱茶的野生种群面临濒危风险,在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将普洱茶所在的山茶科茶组中的所有植物全部纳入国家二级保护。最新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把普洱茶定为易危(VU)级别。

本次调查发现的野生普洱茶仅一株,是继年初发现野生墨兰之后,今年中山第二次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分布新记录,也将我市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提升至23种。接下来,管护中心将对野生普洱茶的分布范围开展摸排调查,评估其野生种群数量及健康程度,并开展人工繁育、迁地保护等拯救性措施,保护好普洱茶在中山的野生种群资源。


编辑 李姗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