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评委现场落泪,琶洲算法大赛背后的感人一刻

作者 刘珊;钟冠婷;吴雨伦;张晓晨;李嘉益;苏韵桦 2025-09-22 14:31

00:56

特写|评委现场落泪,琶洲算法大赛背后的感人一刻

灯光聚焦的采访区,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评委和进突然侧过身去,用手拭去眼角的泪水。这个突如其来的瞬间,让在场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对不起,我失态了。”这位深圳成电大为资本董事总经理平复了一下情绪,声音微微哽咽,“我参加了全国很多大赛,但这一次,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就在几分钟前,他刚刚结束了对一批参赛项目的评审。本届琶洲算法大赛吸引了全球30多个国家超8000支队伍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9月2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算法精英正在海珠区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国内需要这些创业者、科学家。”和进的声音微微发颤,已然泪流满面,“我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和个人的付出。算法领域真的不容易,是这些人在让全世界看好中国。”

“他们的成绩来得多么不易。”和进继续说,声音再次哽咽,“我看到他们取得的每一个突破,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这些都是自主的研究,真的不容易。”

正如他所言,参赛团队中,有不少技术人员是深耕一个领域多年。光影焕像就是其中一个。

该公司创始人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谭平,在3D视觉领域已深耕20余年。这一团队仅凭单张图像或文字描述即可生成高精度、可交互、带语义的3D物体与场景的技术。

“进入这个场景,你可以拿起一杯水,也可以打开一个电脑,与场景互动起来。”光影焕像联合创始人田飞鹏这样描述他们的技术。

相比近期国际知名团队发布的“无限3D世界生成”模型,光影焕像的技术更进一步——不仅能生成3D场景,还确保场景中每个物体都独立可交互。

“算法企业需要经过许多年的沉淀,才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今天大家看到的都只是一个结果,没看到他们的付出,还有一些没参赛的人,他们的付出值得被看见。”和进最后说,“我们作为评委,真的要多多鼓励他们。中国的创新速度令人惊叹,这些年轻人正在用算法改变世界,我想再过10年,琶洲乃至中国都会更加好。”

拭泪的评委,拼搏的创业者,在这场算法大赛的舞台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技术的突破,更看到了中国创新的温度与力量。

撰文:刘珊 吴雨伦 李嘉益

摄影:钟冠婷 苏韵桦

剪辑:张晓晨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