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站停靠区非机动车道有变!有望减少人车冲突

作者 郑慧梓 2024-05-29 16:15

坐公交上下车,总担心呼啸往来的电动自行车?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善。有不少市民注意到,广州的公交站停靠区域的非机动车道有了新变化,有的增加了护栏和提醒标识,有的非机动车道改道绕至公交站后通行。

公交车站附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分界通行。(图源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

公交车站附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分界通行。(图源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

对此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248号建议答复的函》中表示,这些做法是为了对非机动车道进行精细化设置及管理,提升市民群众的乘车和骑行安全,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

今年,广州市人大代表段安春领衔提出了《关于规划与推进公交站后绕式非机动车道的建议》。建议中他表示,如今人民群众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动自行车已逐渐成为市民继公共交通、私家车之后第三大短途出行的主要出行方式,也给广州市的道路交通带来压力。

“广州的道路,非机动车道都是设置于机动车道的最右侧,通过白色实线与机动车道隔离,与公交专用道紧密相邻,每当公交车停靠站点时,非机动车道与公交站上、下客区域重叠,该区域内人车混行,电动自行车数量多且速度快,极易造成公交车停站上下客时和电动自行车发生接触的交通事故,无论是对乘客还是非机动车驾驶人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段安春说,非机动车道的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广州巴士集团属下公交车辆在停靠公交的站点时,发生的电动自行车和公交车接触的交通事故较多,事故率达到了80%。

段安春认为,这些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贯彻“公交优先”理念,给公交车创造一个更优质、更安全的行车环境,解决市民群众的乘车和骑行安全,消除此类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非机动车减速让行标线示意图。(图源广州交警)

非机动车减速让行标线示意图。(图源广州交警)

具体来看,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增加提示标识,以及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更明显地分隔开两方面。

部分非机动车道采用在公交站背后绕行的方式,直接避开公交站的上下客区域,让非机动车从公交站台后方通过,避免上下公交人流与非机动车道的冲突,减少了公交车和非机动车的互相交叉干扰,可以降低公交车与非机动车接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

目前番禺区福德路、富怡路等路段,天河区广州大道、天源路等路段,越秀区解放北路、农林下路等路段已采用“后绕式非机动车道”设计。

但由于全市公交站涉及点位、路段非常多,优化改造受制于道路红线用地、园林绿化迁改等现实因素,并且采用局部压缩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宽度等措施也需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部分公交站并不满足改造实施条件,“后绕式非机动车道”设计只能因地制宜开展。

因此,部分公交车停靠区域的非机动车道选择增加非机动车标记、减速标线、“礼让行人”标志,并设置护栏、柔性桩等做法,提醒电动自行车减速礼让,并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隔离开,为公交车上落客留出缓冲的空间。

如海珠区在新港路、工业大道等路段公交站,划设公交站范围网格标线、来车方向设置了减速礼让提示,增加减速线标志、靠站位增设斑马线、设立注意避让过往行人标志牌等。

在广州大道中公交站区域非机动车道,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在地面涂装了红色防滑涂层,以增强警示效果及道路防滑性能,并在公交站停靠位置划设黄色标线及完善机非隔离区域端头标志等设施,提醒公交车、非机动车与其他机动车分界通行。

非机动车道地面涂装红色防滑涂层增强警示效果及道路防滑性能。(图源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

非机动车道地面涂装红色防滑涂层增强警示效果及道路防滑性能。(图源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

南方+记者 郑慧梓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