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中山翠亨新区投资促进局招商干部李庆周将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印记——从事招商工作两周年。
翠亨新区投资促进局招商干部李庆周。
翠亨新区投资促进局招商干部李庆周。
两年前,李庆周从生物医药市场营销行业“跨界”进入招商领域。那时,他还是一名对招商工作“半知半懂”的“新兵”。如今,他已是翠亨新区投资促进局生物医药类招商小组组长,成为独当一面的招商能手。
李庆周常常感叹自己幸运,赶上了深中融合的机遇。在他从业的这两年里,深中产业联动在翠亨新区不断取得突破,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翠亨新区,是深中通道登陆点、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对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桥头堡,是深中产业联动的“主战场”。2023年,深中两地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共同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规划建设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产业协作新模式,携手广邀天下客,共同打造湾区投资热土。
随着一座座连接深中产业圈“无形的桥”陆续架起,项目和产业要素流动速度不断加快。高峰时,李庆周和翠亨新区的招商团队平均每周到深圳开展一次考察对接,两年完成了超过100次“跨洋”招商联动。过去两年,落户翠亨新区的新项目中,超过七成带有深圳“基因”。
翠亨新区“首席服务官”团队成员李剑秋也是一名招商“新兵”。李剑秋表示,经过这两年的磨练,“首席服务官”团队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都大幅提升,来自外地的投资项目在翠亨新区也可享受到与深圳“无差别”的营商环境。
翠亨新区“首席服务官”团队成员李剑秋。
翠亨新区“首席服务官”团队成员李剑秋。
“说到底,招商工作拼的就是营商环境。”身处招商工作“前线”的李庆周,对企业的需求更敏感。他认为,深中通道通车在即,深中产业圈还需要搭建更多“无形的桥”,构建深中一体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各类发展要素无障碍流动的生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深中产业一体化。”他说。
点击阅读更多>>>10个深中故事,见证从双城到同城的跨越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