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烟火气,湛江“馆”够!

作者 傅晓冰 2025-03-16 07:00

近日,“70后”田间诗人“沂蒙二姐”火了。你是否也在寻找乡村里的诗意?是否还在想念乡村特有的乡土味道?……今天,一起走进那些藏在乡村里的宝藏文化空间,感受质朴与温情的交织,探寻乡村文化魅力。

湛江干鱼非遗馆

千百年来,湛江的渔家人都是“靠海吃饭”。为了更好地保存渔获,渔家人巧用当地的海盐进行腌制,开创干鱼的制作技巧。

湛江干鱼非遗馆,位于湛江市赤坎区调顺岛,是湛江市第一家民间非遗馆,让非遗技艺有了传承传播的载体。

展馆里面尽显渔家风情,展馆布置有渔网、鱼篓、鱼灯、鱼桶、鱼缸、斗笠、蓑衣及各种捕鱼工具,还有珍贵的鱼化石等。2018年5月“湛江干鱼传统技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菉塘地下交通站旧址

步入今日霞山菉塘村,高楼林立,鳞次栉比。鲜为人知的是,在红色革命年代,这里曾上演精彩的故事。

革命战争年代的菉塘交通站,是党早期红色秘密通道的历史见证,现为湛江市首个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基地依托陈列馆,以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菉塘交通站的建立和运作,展现了隐蔽战线儿女为保卫党、保卫革命胜利所作的突出贡献。

哲木空间

“哲木空间”位于湛江市雷州市卜札村,是一座纯白色的5层小楼。干净简约,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哲,意为智慧,木,即温润优良的载体。

“致力在不同环境和文化的交汇处,触发对艺术的持续性和可能性,以年轻的态度不断探索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其理念。

在这里时不时有展览展出,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

足荣村手作博物馆

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里的茂德公大观园,设有足荣村手作博物馆。

馆里陈列众多手工艺品,雷州石狗、雷州风筝、傩舞面具等,带领游客感受雷州半岛非遗魅力。

手作博物馆,设有规模庞大的手作体验坊,游客可沉浸式体验、雷州蒲织、陶艺彩绘等工艺。

林召棠纪念馆

林召棠纪念馆位于吴川市吴阳镇霞街社区“高贤里”牌坊之侧,免费开放。

该馆为纪念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所建。总体包括状元坊及林芾南公祠,布局为一牌坊一路三进三开间,占地面积209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7.2平方米,始建于1918年(民国七年),圮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

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

在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有一个展示农耕文化的“博物馆”。踏入其中,恍若穿越时空隧道。

为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促进乡村文化繁荣,郑屋村党支部结合丰富的江海特色农耕文化,整合各方力量,建成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

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家居陈设、民间工艺和轻工业的实物。每一件展品都是村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彰显着村民的智慧与勤劳,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

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农耕文明中心

锄头、八仙桌、背篼、风谷车……走进遂溪县岭北镇城里内村的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农耕文明中心,一件件“老物件”呈现在眼前,鲜活的农耕记忆与乡愁扑面而来。

农耕文明中心以“米”为核心元素,通过实物与绘画等形式,给大家展现了从水稻栽培到餐桌的全过程。

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文化空间,藏着乡村的专属记忆,一起在评论区分享吧!

整理:傅晓冰

摄影:陈文林露吴东俊姚瑶郭龙碧麦思容

编辑 吴东俊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