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彭森:“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巨大进展,民企成海外投资主力军

作者 洪钰敏;招凤仪 2023-12-02 20:01

12月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在平行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百年变局之下,中国有什么新作为?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约占全球GDP的1.3%,“所以我想这就是中国的一个新作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推动制度型开放,成为参与全球化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化和发展‘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在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的基础上,稳步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一个过程。”彭森表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其本质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制度型开放必须在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法制环境、竞争政策等重要的环节和领域,涉及一些规则规制以及标准等问题,能够实现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下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标。”彭森表示,经济的新一轮规则重塑中,国际经贸规则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后规则转变,日益呈现出高标准新技术,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制度型开放,成为参与全球化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中大有作为

共建“一带一路”,各方主体应如何作为?彭森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需要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企业是主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在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中大有作为。

一方面,据统计,90%的央企已经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的工程大多是由央企或以央企为主来建设。

另一方面值得强调的是,从2013年开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军,在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0%,即195家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共建。“目前‘一带一路境外合作的园区大多有民营企业建设和管理运营,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合作区80余个,入驻企业4000余家,上交东道国税费超过2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近30万就业岗位。”彭森说。

【采写】南方+记者 洪钰敏

【摄影】见习记者 郑新洽

【海报】招凤仪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