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构建“四山两江 ”文旅精品区
前不久召开的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到,要推动文旅资源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级IP。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
“四山”指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两江”指西江、北江。本期来论拟聚焦“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话题,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探讨佛山如何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具有岭南广府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敬请垂注。
锻造“活色生香”四带 为“四山两江”添彩
文/高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联动”的关键节点,佛山市“四山两江”战略的提出,不仅重塑了城市文旅版图,更赋予各区差异化突围的历史使命。作为“四山两江”战略中西江流域与皂幕山生态核心的高明区,以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活色生香”四大经济带为蓝图,探索从“生态高地”向“文旅支点”跃迁。
高明坐拥“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大地园林化景观,生态环境优良,拥有17.5公里西江黄金河道,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9.46%,中国最美林场云勇林场坐落其中,全区林地保有量、市域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处于全市最高水平,是珠三角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皂幕山作为佛山第一峰(海拔808米),拥有大湾区稀缺的原始森林与垂直气候带,是“四山”中生态价值最高的战略资源。相比南海西樵山、顺德顺峰山的成熟开发,高明保留更完整的原生态景观,契合后疫情时代“轻冒险、深体验”的消费趋势,具备后发优势。
同时,高明在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一些“硬伤”。一是交通瓶颈。皂幕山景区距广佛核心区车程超1.5小时,缺乏轨道交通接驳;四大经济带间公路等级偏低,未形成环线网络。二是配套短板。夜间旅游产品较少,大部分旅游产品分散于乡镇,周边缺乏夜间消费业态,游客停留时间不长。三是产品结构限制。文旅产品“靠天吃饭”现象明显,如花卉、稻田等农业观光项目具有季节性,涉山、涉水及户外机动游戏项目易受天气影响。
为进一步打通梗阻点,实现从“资源富矿”到“产业变现”,高明区立足生态基底与战略机遇,着力构建活力西江、红色明城、生态皂幕、康养香山的“活色生香”文旅发展大格局,即荷城活力西江文旅经济带、明城红色旅游经济带、杨和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更合大香山农文旅融合经济带。
其中,“活力西江”深化“江城联动”发展,打造集江景、美食、游乐、文化、时尚于一体的烟火活力带,构建“西江十二时辰”场景矩阵。以蘇村锦鲤文化街区为核心引领,推动产业引进打造“艺术蘇村”;加快扶丽村、阮埇村改造提升,打造具有烟火气的特色村;推动西江碧道基础设施提升,实施碧道亮化工程,打造夜间景观节点。
“红色明城”以“三谭”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文化体验片区、商业休闲片区、影视文创片区、沧江河沿江景观带“三区一带”产业发展布局,探索红色IP的年轻化表达。打造佛山高明东门圩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街区、陌上花开四季花园、山湖谷、万亩稻田、花田喜事等重点项目,推动“红色+绿色+古色”破壁融合。
“生态皂幕”以“佛山第一峰”为核心,推动“山地运动+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森林康养”多业态集聚发展,塑造“砅PARK几好”“深山里的夜生活”等文旅IP,构建“立体山地经济”。山上打造索道等新项目,培育低空旅游产业链;山下推进井头圩骑楼街、旧粮仓片区、石坎村开发建设。
“康养香山”以老香山为核心构建“一山一圈多点”(一山指老香山,一圈指香山步道,多点指柿橙了、酒文化产业园、香山养生园等多个文旅点)发展格局,培育柿子、粉葛和茶全产业链条,塑造“南国香养”“柿橙了”IP,打造系统连片、柿子主题特色的文化艺术旅游度假区和旅居胜地。
在升级文旅产业格局的同时,高明还将持续深化IP打造,为佛山文旅注入“西进基因”。一方面,构建“主流媒体+新媒体+文旅企业+市民游客+创意营销”的全民宣介模式,塑造“活色生香,自在高明”的城市文旅形象,深挖水上运动、户外运动、自驾露营等差异化特色产品,策划“平替式旅行”“松弛感旅行”“治愈式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宣传内容;另一方面,深耕造节引流,谋划“悦四季,乐高明”旅游嘉年华活动,因“带”制宜打造特色体验活动。
今年,高明将办好十五运会比赛、稻田马拉松、徒步等体育赛事,创新开展万人濑粉节、西江开渔节、登山节等节庆活动,持续营造“日游夜演”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活色生香”四大文旅带实现聚人气、旺财气。
本期统筹:刘明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