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有人说,感受春天的最好方式,便是把春天吃进肚子里。而新鲜春味何处寻?就藏在高要人常去的烟火圩市里。
▲ 即使是下雨天,禄步圩依旧热闹。邓达荣 摄
3月7日正是禄步圩日,天公虽不作美,但人们趁圩、摆买的热情丝毫不减。记者在禄步圩主要路段禄源路看到,沿路两旁帐篷下,沙葛、荸荠、淮山等时令蔬菜琳琅满目,刚刚宰好的牲畜,农家自制特色吃食新鲜诱人,甚至还有各种蔬果秧苗……
一辆三轮车,一个簸箕,或是一个编织袋都可以是一个档口,吆喝声、叫卖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这片喧嚣与热闹中,春天的风土脉动和镇上的市井人情显得格外鲜活。
▲ 沙葛、荸荠、淮山等时令蔬菜琳琅满目。邓达荣 摄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
循着叫卖声望去,好几个蔬菜档口已经把春笋摆在了最显眼位置,根根长短不一、品种不同的春笋被整齐码放着,浅褐色粗糙的外衣下,藏着白嫩的笋肉。
▲ 摊主热情地展示自家销售的春笋。邓达荣 摄
“这个时候吃笋,胜过吃肉哩!”摊主向过往人们卖力介绍着,个头短小、根部嫩白的是文笋,长度40厘米左右、笋围较细的是白竹笋,如手指般纤细的是篱笋,而个头较大、笋围较粗的则是江南笋。
▲ 文笋。
▲ 江南笋。
摊主介绍,文笋早在半个月前已开始售卖,价格是每市斤7.5元,江南笋则是刚刚上市,每市斤6元。目前正是春笋上市时节,每日可售出约100斤春笋,往年高峰时可售出200至300斤,而春笋销售可持续至清明。
但要数最受欢迎的,还得是白竹笋,10多元一斤的价格也抵挡不住食客们要尝鲜的心。剥去厚厚的笋衣后,洁白光润中带着些许青绿的笋肉格外诱人,不需要泡水就可以炒来吃,鲜甜爽口不带涩味。
▲ 白竹笋。
▲ 篱笋。
对食客来说,食笋要快。被采下的春笋每时每刻都在“变老”,想要尝一口“鲜”就得争分夺秒,上午挖出的春笋,下午就该出现在餐桌上了。
常见做法是来一盘春笋炒花腩,脆嫩的春笋,搭配上肥而不腻的腩肉,口感细腻肥厚,仿佛春天在舌尖上跳跃。但对于春笋来说,无论是灼、炒、煮、焖、煲,总能尝出属于它的那一份鲜美。
▲ 春笋炒花腩。以上五图 邓达荣 摄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菜已作小儿拳。”
此时的圩市里,也出现了蕨菜(高要人称:蕨勾)的踪影。只见被处理过的蕨菜呈褐色,被浸泡在清水里,等待售卖。
▲ 蕨菜已经在禄步圩上市。
摊主介绍,尚在早春,蕨菜产量并不多,即使价格高达12元一斤,也总能很快便销售一空。称上一小把,加上豉汁大火蒸,一道简单的豉汁蒸蕨菜爽滑可口、清香绵软,让人食指大动。
▲ 豉汁蒸蕨菜。以上三图 邓达荣 摄
“珍馐一席,不如野菜一味。”
小巷里,头戴草帽身披雨衣的老人们在屋檐下避雨。簸箕里,翠绿水灵的龙葵(高要人称:白花菜)、艾叶、苋菜以及蔊菜(高要人称:鸡翼菜)等只有春天才特别美味的野蔬被整齐摆放着。
▲ 青翠欲滴的春日野蔬随处可见。以上两图 邓达荣 摄
“这个用来滚鸡蛋汤或猪肉汤,提神生津、健脾开胃。”“这个用来煲鲫鱼最好,清热降火……”买上一把野菜,老人们还贴心送上烹饪的最佳做法。
一言一语间,春天的烟火气便在圩市里悄然汇聚、升腾。
▲ 清热解毒的白花菜瘦肉汤。
▲ 老伯给记者展示他新鲜采挖的淮山。以上两图 邓达荣 摄
不时不食,顺时而食。在乍暖还寒的初春,绿意不只在枝头,也在味蕾之上。一口“春鲜”下肚,春光不负,人间值得。
你最爱的那一口“春鲜”是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